笔趣阁

随梦文学>被献祭给疯批长公主冲喜後 > 第93章 第九十三章 知府陈情罪无可恕(第1页)

第93章 第九十三章 知府陈情罪无可恕(第1页)

第93章第九十三章知府陈情,罪无可恕

方知府被押下去後,萧祁泠带来的兵如潮水一般退去,很快隐匿于山林中,不知所踪。

郁南卿在马上观望着他们退去的行迹,愣了愣,问:“他们不同我们一块进城吗?”

萧祁泠拥着她牵制缰绳,温声解释:“会吓到百姓,于江州城外驻营便可。”

宁王下江州,文景帝并未派遣任何军队随行护卫,默认了携带府兵出城。萧祁泠曾贵为太子,按照规制可拥有五千府兵,饶是後来被降为宁王,文景帝为了维持他的仁善之名,也没有削减萧祁泠府邸各类规章的规格。

刚刚出现的兵显然不止五千之数,随行的官员们没经历过战争也许察觉不出来,郁南卿却敏锐的察觉到了。

一种奇怪的情绪在心头打转,话到了嘴边,最後还是咽了下去。

“在想什麽?早晨出门前是你不让我同行的,不会真吓到了吧?”萧祁泠拉住缰绳,转晴的天光照在她的侧脸,眉眼间的锋利之色渐渐褪去。

“我才不是。”郁南卿否认。

山林间带有潮气的暖风吹来,灌进郁南卿宽松的外衫中,她转目,望着身後衣带飘扬的萧祁泠:“我就是在想,殿下来江州究竟带了多少兵?”

不仅仅是她看到的这些。

萧祁泠眸中似乎不解,尾音扬起的‘嗯’了声:“卿卿觉得我拥兵自重了?”

郁南卿拿不准萧祁泠调兵是为了彻查江州之事,还是为了其他。

她靠近萧祁泠怀里,小声:“殿下要将人藏好,别被发现了。”

萧祁泠下巴轻搁在郁南卿肩头,缓缓笑了:“好,一定不会叫人发觉的。”

回城後,萧祁泠仍住于方士奇的府邸。方士奇伏在地面,望着上首的萧祁泠,依旧难掩心中震惊。

他不禁回想起京城有关宁王扳倒荣禧长公主的传言。

本以为是文景帝想要除去荣禧长公主,而借了宁王之名,如今看来,这位宁王的行事手段恐怕不比定安侯软和。

丫鬟进前厅奉了茶,萧祁泠凝视着方知府颤抖的双目,声调平静:“阴平县水闸尽头的盐场,你知道多少?”

方知府苦笑:“殿下既已查出下官往来的书信,定然对盐场之事有所了解,朝廷对私盐管控严格,定安侯发现新的盐井後自然要掩人耳目,上游修建的水坝正好将盐井藏于深山中,又能为盐井源源不断提供工人,这就是下官所知道的全部了。”

萧祁泠放下茶盏,修长的指尖把玩着手边那柄细长的折扇,方知府几乎在一瞬间就认出了这是那把入江州前伤了他的折扇。

看似柔软的扇骨中暗藏玄机,额头尚未愈合的伤顿时令方知府冷汗淋漓,语气更为谨慎:“下官还有一事要禀,那些盐井不仅仅归属于定安侯,还丶还有宸王殿下。”

萧祁泠把玩折扇的手一顿,目光淡淡的扫过去,方知府当即重重一叩头:“殿下,下官不敢欺瞒,所言句句属实。”

萧祁泠派隐六隐七在江州调查小半年,自然不仅仅是为了揭发萧祁浚私挖盐贩卖私盐井那麽简单。

“本王要问的,是你同那些盐井之间的关系。”

此话一出,不仅仅是郁南卿,就连其他官员也疑惑的看向萧祁泠。方知府身为江州知府,自然收了那些盐井的好处,萧祁泠何必多此一问?

方知府也如他们所想那般没说出个所以然:“下官,下官确实每年都帮着定安侯转运盐矿,也会从中收取好处,下官可以将账册呈交给殿下丶将收取的好处全然奉还,求殿下开恩。”

“看来方大人还是不明白本王的意思。”萧祁泠眸光浮沉,晦暗不明,“十五年前,崔氏满门被冤下狱,可同江州的盐井有关?”

方知府瞳孔骤缩,恐惧得不住颤抖,像是失去了所有辩驳的力气不敢反驳更不敢承认,只能僵立着一动不动。

尽管事情已经过去了十五年,但当萧祁泠重新提起时,方知府几乎不用任何思索的时间,就能将当年的事完完整整的记起。

而江州水患的源头,也正是当年的崔氏之案。

恢弘的前厅陷入一派令人窒息的死寂。

不知过了多久,有京中官员起身行礼:“殿下,您所说的崔氏之案,可是崔阁老的崔氏?”

“正是。”萧祁泠起身,逼近方知府,居高临下的看着他,“方知府,在此事上,你所仰仗的谭家救不了你,你是要将功赎罪,还是要带着全家老小一块下去向崔阁老赎罪?”

仅凭江州制造水灾的水闸,尚且扳不倒谭家和宸王,方知府没想到萧祁泠会将事情做得那麽绝,竟然还想从他身上套出当年崔氏之案的真相。

活下去的诱惑太大,方知府浑身的精气神像是在一瞬间回笼,他深深磕下头:“求殿下开恩,下官定然知无不言。”

江州的旧事从方知府的口中被展开。

二十年前,方士奇考中举人拜师于崔氏门下,成为崔阁老门下之徒,也算是成为了崔氏的一员。翌年春闱,一举考中进士,被外派到江州任七品推官之职,也正是在那时候得到了定安侯的赏识。

三年後,因大齐盐使司转运使三年一任期,上一任江汉转运使调回京城时,恰逢定安侯向文景帝上书汇报公务的奏折中提了他几句,便让他成为了新一任的江汉转运使。

定安侯发觉盐井开采盐矿也是从那一年开始的。

只是好景不长,隔年巡盐御史奉命下江州例行巡查盐课之时,竟将此事查了出来,定安侯察觉到时将其杀人灭口,不料那巡盐御史早已八百里加急将密信送入了京城。

朝廷登记在册的盐账同江汉地区实际查出的相差百万两之巨,朝中又对盐引的把控十分严苛,从开采到流通到转运皆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是以盐课之事上向来没有出过差错。

此事呈交于御前後,文景帝勃然大怒,当时他登基不久,朝中本就动荡不安,文景帝正需要一桩政事来立威,便下令彻查到底。

整个江汉盐使司自上到下届被押解上京严加审问。

定安侯发现的那处盐井盐量十分之巨,可供百年之需。定安侯不愿放弃那处盐井的巨大富贵,便同方士奇里应外合,直指江汉盐账的缺账早已被上一任江汉转运使侵吞,而方士奇不过是为上一任江汉转运使料理後续,遮掩耳目。

上一任江汉转运使赫然就是三年前同方士奇一同赶考,摘得状元之冠後便被任命转运使的崔序临,也是当朝崔阁老之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