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家,王四兰迫不及待地就拿出了这次进来的新货,是两个小小的钱夹,摸上去手感很不错。
杭景书很惊喜:“妈,这也是稠州的货?”
王四兰看闺女的样子,就知道这俩钱夹买对了,她压低声音悄悄和闺女说:“我在稠州进货的时候,碰到了温州那边卖钱夹的,我就问了问价格。”
王四兰给闺女比了个手势,这种小皮夹进货价是2块5。
钱夹个头不大,扁扁一个,四边用了四爪角钉固定,温润的黑色和棕色,看着就像是成功人土的标配。
温州和稠州离得不远,大概一百多公里,杭景书琢磨着,如果想要进货,估计到原产地肯定更便宜。
这想法也得到了王四兰的赞同:“我也是这么想的,过年前我就想进一批钱夹和皮包来卖。”
杭景书低头再次打量起手里的钱包,心里却在盘算着别的,眼看就是年底,到时候不仅小商品卖得好,这种皮夹钱包的销量肯定也不会差。
还有个重点,那就是红裙子那部电影应该也快上映了,到时候从裙子到高跟鞋,还有帽子发饰,都会迎来红色风潮。
如果能进货一批各种大小的红色钱包……
肯定赚翻了!
皮革厂老板和小姨子跑路的消息被大家当成了段子传播,可在这年头,人家还是实打实的箱包生产基地。
不过这些不能直接和王四兰说,杭景书只能换了个说法提议道:“妈,我觉得过年是喜庆事,不如去进点红色的皮夹,甚至皮带也能卖。”
王四兰听了也觉得闺女的提议很好,现在市里的女性都是职工,过年谁不想红红火火?
那贩子手里也有红色的钱夹,但王四兰觉得不保险就没买,现在看来,还是闺女说的对。
生意都是闺女牵头做起来的,王四兰对于闺女的眼光很相信,直接拍板决定:“这回卖完了就去温州进货,赶在年前好好赚一笔!”
必须得走!
杭仁山笑呵呵的看着母女俩商量生意经,他本身就是个老实人,平常有一把子力气。
冬天不是在下地,就是在干小工,勤勤恳恳半辈子,也没闺女和媳妇这段时间赚的多。
要不都说做生意赚钱呢。
家里有人能改换门风真好啊。
要是有那些门路,谁愿意一直当老实人?
谁都知道赚钱好,可怎么赚,去哪赚,之前的夫妻俩都是两眼抹黑。
即使在匣子里听说过稠州办小商品市场的新闻,也都是当时听听就过去了。
要不怎么说,机会总留给有准备的人呢。
现在有了固定营生,别说冬天有钱赚了,只要小商品市场不倒闭,夫妻俩就能一直有钱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