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景书这次回来,还有个重要的事情。
“爸妈,你们想好要租什么样的房子了吗?”
这点上,夫妻俩还有些犹豫,王四兰手上不自然地摆弄着钱包,声音闷闷的:“闺女,你说咱们这都走了,家里的地咋办?”
杭仁山看媳妇不好意思说,直接站出来出头:“闺女,我和你妈就是有点不舍得咱们家,没说不租啊,我这两天看着房子呢。”
杭景书方才听王四兰这么说,就明白是咋回事了。
人到一定年龄,不愿意挪窝是很正常的事情。
别说现在了,就等到以后,日子越过越好了,也有不少老人宁愿独居在农村,也不愿意跟着子女去市里住楼房。
为啥呢?
没自已的位置了呗!
小动物还知道做窝呢,冷不丁就让人挪窝,谁心里都觉得没安全感。
小山村有小山村的好处,安静、四周都是熟悉的人和事,左邻右舍喊一嗓子就能来帮忙,还有自家的地能种。
天天听着虫鸣鸟叫起床,空气清新,生活简单,都是爸妈不舍得离开的原因。
而且还有更重要的,家里地咋办?
现在的地每年都要公粮的,杭成刚上大学户口迁走了,可俩孩子的地都还在家里呢。
幸亏小山村地不多,每人才分了一亩多地,不然每年光靠着夫妻俩,这点地都伺候不完。
这年头不交公粮就得交钱,交完钱还得再交提留款,一年到头真正靠粮食赚到的钱,实在是有限。
杭仁山是家里唯一的男丁,杭景书爷爷奶奶的地也都落在他们夫妻头上,林林总总加起来也有7、8亩地。
杭仁山夫妻俩是可以拍拍屁股租房去,但这些地咋办?
自已再回来种明显不可能,但就这么扔在这荒废着,夫妻俩还舍不得。
租出去种倒是可以,但左右邻里这么熟,给谁种?
给谁的都保不准会有意见,王四兰也不想租给自已弟弟。
当初家里进人的事情还不清不楚的,要是租给娘家人,日后能不能要回来还是麻烦事。
人情往来中,两个人都真心实意,那叫好朋友。
一个人真心实意付出的,那叫大傻子。
这个度很难掌握,大家都在一块过日子的时候,自然是处处都好。
可一旦你出息了,本事了,能真心实意祝福你的,可就不多了。
现在王四兰夫妻俩就陷入这种难题中,附近的人都好奇夫妻俩做什么生意,幸亏乡镇有大集,专门去县里的人不多。
再加上王四兰生意好,经常一个小时带去的货都能售空,村里人暂时还不知道夫妻俩究竟在干啥。
不过估计也瞒不了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