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随梦文学>七零社牛来发亿点财 > 3640(第3页)

3640(第3页)

赵朱正嚼着一块肥瘦相间的羊肉,咸鲜肉烂,一尝就是本地的小山羊羔子,因为羊小,膻味儿并不重,反而恰到好处地衬托出了羊肉特殊的鲜味。

她把羊肉咽下去,先慢斯条理地又喝了口汤,这才开口道:“老杨啊,干一行爱一行,我现在单位呆的好好的,干嘛换单位呀?”

老杨撇撇嘴:“行了,可别装傻了,你连那俩小辫子都透着股精明劲儿,骗骗傻子还行,搁我这儿还装什么憨啊?”

赵朱摸摸自己的两条麻花辫,很是不满——这么粗的俩辫子,哪儿能说小呢?

不得不说,现在这个时代的人都是发量王者,自打一把减掉了枯草般的乱发,才留了一年,她就拥有了两根粗黑油亮的麻花辫,晚上一拆头发,纯天然的波浪卷那可是真好看,现代几千块烫的也未必能有这效果。

看她摸起小辫来,老杨摇摇头,从制服口袋里摸出了一张纸,往她面前一丢:“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我跟领导汇报过了,虽然我老杨相信你,但无规矩不成方圆,你这样没名没份的参与案件也不是个事儿,喏!小心收起来,别弄脏了!可别说你连这个都不想要!”

赵朱拿起来一看,原来是一封聘书:应城市公安局要聘请她作为编外的特别顾问,参与案件侦破工作。

赵朱哈哈一笑,小心翼翼地把那封聘书收了起来:“老杨你看你,真是不讲究,怎么能把这么重要的东西乱扔呢?沾上了油水咋办?”

老杨看着她美滋滋的样子,忍不住翻了个白眼,见她开口想问什么,便提前道:“证件还得过两天才能来拿,到时候我通知你。”

赵朱又想张口,老杨又提前堵住了她的话头:“放心,不让你白干活,一个月10块钱补贴,10斤的市粮票,每季度还有三尺的布票,半年一张工业票。可别嫌少,我可是费了大劲儿帮你争取的!”

赵朱眨巴眨巴大眼睛,又好笑又感动,最终,她端起了面前的大海碗:“老杨,客气话都不说了,以汤代酒,敬你一个!”

说完,她双手捧起大海碗,咕咚咚一阵灌,放下碗,她忍不住打了个响亮的饱嗝,两人相视一眼,不由得都哈哈大笑起来。

俗话说得不好,还真就有人是“福有双至,祸单不行。”

赵朱同志还正高兴自己多了份兼职呢,第二天就接到了个更好的消息——她又升职了,被任命为了化肥厂的工会副主席!

这可以算是连升三级了,但得知这个消息,赵朱还是不免产生了种古怪的感觉。

要说工会也是个好去处,活儿又轻松,福利也不少。但对于赵朱来说,却不太像那回事——她本来是走的技术路线,不管是去车间还是去技术科设备科,她都有信心能干出一番事业来。

但工会嘛,说重要也重要,是连接工人的桥梁,但许多事务性的工作,也不是非她不可。

还没等她作出反应,孙总工先爆发了,他直接跑去找何书记闹了一通,却是一拳打在了棉花上,何书记笑眯眯听了他一通抱怨,把他好好送走,却是依然没有改变决定。

赵朱同志那是既来之则安之,虽然觉得事出有因,仍是欣然接受了安排:工会目前只有她一个副主席,另外还有两个干事,看着轻松,其实活儿还真不算少。

就在她忙着新工作,到了周日才抽空回家看奶奶的时候,家里却来了一位客人,早已等候多时了。

第038章上进

这客也不是外人,见着赵朱回来,率先站起身来问好道:“姑,你回来了?”

赵朱也笑着回应:“若兰,你过来了。”

猛一瞧见赵若兰,赵朱还以为是小松的病又出了什么问题,可见她神情之中不见焦急忧心,就知道应该跟小松无关。

但她的眉毛时不时蹙起一下,嘴角下垂,还有那加杂在平静中长长呼出的一口气,都说明她心中郁结,这正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不知道她这是遇到了什么事?

赵若兰年纪轻轻就出来工作、嫁人,小时的好姐妹慢慢就断了联系,婚后又忙着孩子工作,她人要强,两头蜡烛一样点着,也不叫苦叫累。

如此一来,还真没有什么能说说心里话的朋友。

自打赵朱到市里工作,为小松制药以来,她们两个人自然而然地亲近许多。

说是长辈,年纪又轻,但赵朱说话总能说到她心里去,不知不觉,两人倒是处成了要好的朋友。

“小松这段时间怎么样?没有再发病吧?”赵朱先起了个话头,问道。

赵若兰点点头,原本微颦的眉头也舒展了一些:“这一段时间一直都没有再犯病,看着是比之前好多了。”

“这就是好兆头呀,也别着急,咱们慢慢来,只要有好转,早晚都能彻底给治好了。”赵朱笑道。

赵若兰点着头,斟酌了一下,先开口道:“姑,你知道我在纺织厂的销售科工作吧?”

赵朱点点头,也认真地看向她——这是要说明来意了。

在供不应求的时代,与后世采购部门受销售人员追捧不一样,如今采购科与销售科的地位那是截然相反。计划经济下,工厂先有计划才安排生产,而受限于原材料等问题,到底能不能完成生产任务生产出足够的产品也是未必。

所以,如今的销售人员不需要去拉新客户发展业务,只用等着别人上门来求购。有些单位因为采购不到想要的物资,还得来求人找门路。

就像化肥厂门口,等着拉货的卡车排出去老远,而采购员们则是斗得跟乌眼鸡一样,为了拿批条都要靠抢。

而赵若兰正是纺织厂销售科的副科长,说起来这可是个肥差,是人人眼中的香饽饽。

赵朱倒是没想到她是为工作而来的,说起来,这纺织厂和化肥厂可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单位呀!

见她不解,赵若兰连忙解释道:“姑,是这样的,我们厂里今年争取到了春季广交会的名额。作为销售科人员,我也想去参加,也想为创汇做做贡献!”

她说这话的时候,意气风发,眼睛里冒出了闪闪发光的小星星。

原来是说这个,赵朱恍然大悟,立刻鼓励道:“好啊!好女儿志在四方!咱们国家现在外汇储备不足,急需外汇呢,你有这个心劲儿,我一定鼎力支持!有啥我能做的只管说!”

赵朱虽然话说的光棍,但心里还是带着疑惑——他们化肥厂可没有出口创汇的任务,国内还供不应求呢!更何况,此时国内的化工产业还很落后,就连进口的装置设备,也都是落后一代的产品,国外则已经有更新更高产的技术,也没有从中国进口化肥的必要。

不过,疑惑归疑惑,她还是更认真地听下去,想听听对方到底要自己帮什么忙。

虽然预想赵朱肯定会答应,但见她这么爽快,赵若兰还是肉眼可见地放松了下来,她摆在膝上的双手不由自主地交叉在了一起,上身挺挺直,期待地看着赵朱:“那姑,你能帮我引荐一下你们厂的孙总工吗?”

说完,她又连忙补充解释:“春季广交会要到四月份才开,我们厂的参会人员名额还没定下来呢!我很想争取一下,我们厂的业务我也是很熟练的,随你问哪个面料是多少支数,什么印染工艺,我都能答上来。但说句实话,我们厂想去参加的人也不少,人家也不见得比我差到哪儿去。所以,我就想着能不能在别的地方下下工夫,要是我能学几句外语,是不是就比别人多个长处了?我也是打听过,说好多人外国人都说英语,听说你们厂的孙总工是从国外留学回来的,还是什么桥的高材生。我就想着能不能找你给递个话,让我跟着他学习学习英语?放心,拜师的束脩指定不会少。”

建国后,因为与苏联关系亲近,俄语曾经作为学校的第一外语被教授,直到六十年代,中苏关系破裂,学校教授的第一外语就变成了英语,但因为没多久开始的特殊运动,许多正常的教学活动中断,而原本就缺少师资的英语,懂的人就更少了。

参加广交会的代表团当然有专业的翻译人员,但僧多肉少,未必每个展位都有足够的翻译人员,如果自己就能用外语交流,对推销自己的产品那肯定是一个利器!

她这个思路非常好,也真的难得。倒不是说想到这个主意如何意想不到的难得,而是在她根本不用费心去推销产品的情况下,还能保持想方设法去推广产品的思维难得!

人都有惰性,这不光是在身体上,也体现在精神上。如果垂手可得,那垫脚伸手也就成了劳苦。就像流行的短视频,看多了五分钟电影解说,甚至懒得去看一场真正的电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