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之四】骨刺01
“把窗子关到起!莫把脑壳抻出去!不要命咯嗦?!”
一声暴吼,震醒刚刚陷入浅眠的陶裕华,紧跟着又听司机骂道:“手机关到起!亮光会遭麻烦!晓得喽!”
于是缩头的缩头,关手机的关手机,黑暗中唯一的亮光随之熄灭。为免被边境巡逻的发现,中巴司机连车灯都不敢开,黑灯瞎火开山路,还是那种连水泥都不铺的简易土路,狭窄颠簸,边上也没个护栏,稍有不慎便会连车带人坠入山涧。不好埋怨司机脾气暴躁,随时随地命悬一线,能有好心情才怪。
而能让这一车人以命相博的,是群山那一侧的众多赌场。赌鬼赌鬼,为了能赌上一把,这些人根本不在乎是否会真变成鬼。虽然近些年线上赌博越来越普遍,但很多赌徒还是更喜欢现场赌博的氛围:周遭激情澎湃的“开!开!开!”,面前触手可及的美女荷官,眼睛赤红血压爆表,那种血脉贲张的快感,网络赌博无法与之相提并论。况且还能嫖能溜冰,国内干不了的,到了对面,只要赢钱了啥都能“享受”。
但陶裕华不是为了赌才上的这辆车,他有任务要执行。抓偷渡人员是边防警的事情,他的目的并不是要收这伙人,而是要通过这次的“旅途”,去确认一个潜逃多年的杀人犯行踪。此人叫范青山,早些年曾在云贵两地从事贩毒勾当。警方在其身边安插了卧底,却在收网之前不幸暴露。范青山不但杀了那名卧底,还残忍杀害了对方一家五口,随后销声匿迹。
身处边陲之地,彼时潜逃出境非常容易,案子一悬就是十几年,警方布下天罗地网,却始终没有范青山的音讯。直到上个月,有个被抓的蛇头为了立功,说自己认识一个人,那家伙酒醉后曾吹嘘自己在国内干死过缉毒警,还灭了人家一家子。后续通过画像对比和蛇头对其体貌特征的细节描述,确认正是潜逃多年的范青山。
此人不抓,难慰英魂。不过范青山并不在国内,而是在边境线对面的三不管地带。上层对这一线索极为重视,当即要求案发地公安局深入追查,无论如何要将这个刽子手带回国内受审。
有线索是好事,然而抓捕难度高也是事实。找当地政府帮忙引渡是不可能的事情,那是军阀林立的地方,政府根本插不进手去,否则也不会称为三不管地带。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这边出人,到那边想办法获取范青山的信任,只要他一只脚跨进国境线,立刻对其实施抓捕。
原本这案子没陶裕华什么事,那时的他还在派出所处理家长里短和鸡毛蒜皮。是他媳妇,丁晓梅,负责该案的专案组成员之一,在遴选外派行动人员时将他的档案报了上去。
两人从学警时期就在一起,丁晓梅非常了解陶裕华,深知对方潜力无限,只是缺一个机会而已。而且陶裕华所在的辖区有玉石交易市场,需要常年处理外来人口与本地人的生意纠纷,会说点缅语,到了外面至少不会因语言不通两眼一抹黑。
被领导叫去谈话时,陶裕华有点莫名其妙——局里那么多人才,怎么就偏偏选上自己这个抓赌抓嫖抓卖假翡翠的了?后面看到选拔意见书上有丁晓梅的签名,他才反应过来,哦,这是媳妇嫌自己没出息,找机会给他派任务呢。
事实上他们两口子当时已经有点要离婚的前奏了。自从丁晓梅拿了个人二等功后,一路高歌猛进,不管警衔还是行政级别都已经甩了陶裕华两条街。那段时间她忙极了,不是出差就是学习,计划中的孩子遥遥无期。好不容易两口子能睡在一张床上,陶裕华刚搂上媳妇的腰就被推开了手,还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劈头盖脸挨了顿训。
挨训的主旨是陶裕华又被督察喊去喝茶了。用丁晓梅的话来说,要不是看在她的面子上,至少是停职反省的结果,保不齐还得背个处分。
本来陶裕华被督察训就搓着一肚子火儿,回了家还得听媳妇上纲上线,话里话外埋怨他不争气,于是当场炸锅:“你看谁争气你跟谁过去!”
啪!那大嘴巴挨的,脸肿了三天。
结果是陶裕华负气离家,回单位睡值班休息室去了。时间一长,单位同事都看出了端倪,却没人敢问他缘由。丁晓梅是一言不合真敢跟领导拍桌的女人,现如今她当了领导,作为丈夫,陶裕华的压力可想而知。所长让教导员出面找他谈心,得知是夫妻俩闹别扭了,教导员本着夫妻床头吵架床尾和的原则,直接轰他回家睡觉,他却犯起狗怂脾气,死活不回去。
说多了,他还怼一句“您先哄哄嫂子吧,又一礼拜没让进家了吧?”,气得教导员恨不能给他那半边脸再来一巴掌。
所以看到意见书上丁晓梅的签名,陶裕华深感自尊心严重受损。能不能行?好端端一大老爷们,靠媳妇提携,这特么传出去不得被戳脊梁骨,说他吃软饭?要知道他平时最看不上的,就是那些找个背景深厚的老婆,靠岳父岳母而平步青云的同僚。
而就在他想出言拒绝、为自己所剩无几的颜面挣点空间之际,行动组负责人李丛军的一番话将他从牛角尖里拉了出来:“裕华,十几年来我没有一天不想抓住范青山,他杀了我的好兄弟,但我很清楚,单凭我一个人的能力,做不到,你,愿意帮我么?”
对啊,这不是个人颜面的事儿!而是众多前辈的执念,是祭奠英魂的花束,是必须了结的恩怨!
从谈话室里出来,他发了条消息给丁晓梅:【感谢推荐,我去执行任务了,自己多保重】
那边回道:【祝你凯旋】
很官面的话,有些疏离之感。那一刻陶裕华清楚地认识到,在推荐自己加入行动组这件事上,丁晓梅并无私心,而是的的确确相信他的能力。话说回来,真有私心,谁会送自己丈夫去那种一个眼神不对就开枪的地方?
摒弃杂念,他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这场危险重重的旅途。
行动组一共有四个人,除了李丛军,陶裕华,宁锋,还有一名边防警周光弛。宁锋是从特警队选上来的,周光弛则在瑞丽和他们碰头。四人分工明确:李丛军是案件亲历者,负责认人;陶裕华惯于接触三教九流,负责拉关系打探消息;宁锋身手好,负责保护行动组人员安全;周光弛常年驻扎边境,了解当地人的生活习惯和行事作风,过去后负责打点食宿交通。
打前站的事儿,瑞丽警方已经帮他们处理好了,只等蛇头给消息发车。等待期间,大家需暂住在周光弛他们边防警驻地宿舍。在这陶裕华认识了个牛人,边境禁毒管理处的一位大队长,庄瑞。
说他牛,倒不是因为共过事,而是他的食量把陶裕华震撼了。抵达驻地安顿好后,周光弛带他们仨去食堂吃晚饭,四个人分一盆包子,旁边庄瑞一个人就干了一盆,大有嗓子眼直接连下水道的节奏。
周光弛早已见怪不怪,看同桌其他三人目瞪口呆的,笑道:“我们庄队是出了名的能吃,也就是他白天没出外勤,不然这一盆包子不一定够。”
“我交伙食费了。”感觉自己被当西洋景了,庄瑞决定今天这顿到此为止,“几位,面生,哪个单位的?”
李丛军自报家门,尔后赞道:“以前听人说庄队的饭量和胆量一样大,今日得见,名不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