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汤冉冉刚才一直没吭声,在默默回想自己从业的这七年。
新闻业是在变化的,从报刊丶广播丶电视的大衆传播方式,到时下盛行的新媒体传播,新闻信息搭载的介质一直在变,新闻以各种姿态与用户见面。
南城日报作为一家传统的纸媒,在媒体融合的浪潮下奋起直追,上线了看南城新闻客户端,同步打造了汇聚多个社交平台账号的传播矩阵,早已经不是一张报纸那麽简单。
但细究一篇稿件如何産生,基本还是依靠记者的采访写作而来。
这让汤冉冉一下子想到了江成川,他向自己介绍过写稿机器人,也是汤冉冉第一次感受到强烈的本领恐慌。
或许,新闻的生産,真的可以不依赖具体的人。
报告厅内持续安静,气氛变得有些紧张,孙教授推了一下眼镜框,淡然开口说:
“虽然我今天讲技术应用,但我更肯定人的价值,尤其是记者对新闻报道的作用是无可比拟的。”
听到这句,台下的记者们明显松了口气,调整下坐姿,继续听後面的内容。
“一开始我介绍了几项国内外先进的新闻生産技术,我看大家听得津津有味,说明心里是不排斥的,这样我们的新闻业才能发展。”
“但技术并不意味着胜算,新闻要传播给鲜活的人,因此新闻本身也需要有生命力,而这是技术很难赋予的。”
“下面这句是我的一家之言,从某种程度上看,技术能让新闻发展,而人能让新闻永存。”
话音落下,台下响起一片掌声,孙教授笑眯了眼。
这场讲座是出乎汤冉冉预料的,她本以为又是传授一些五花八门的技术知识,已经做好了洗耳恭听的准备,结果听到最後却发现这是一场唤起初心的职业教育。
直到讲座散场,要不是崔心怡拽了她袖子一下,她还在琢磨那句“人能让新闻永存”。
午饭後,下午返程又是四个多小时的大巴。
汤冉冉在车上重新理了一遍讲座的笔记,并把那句话写在了采访本的扉页。
然後她开始删除短信消息丶清理相册,总要想一些能消磨时间的法子。
当翻到崔心怡偷拍她的那两张照片时,她指尖停住,心中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
关于冯璇说的试探。
于是她选中了侧脸的那张照片,又选中了一张她自己拍的月亮。
把两张照片编辑进朋友圈,定位还是琴市,仅江成川可见。
又添了一句配文:海上月是天上月。
大巴车平稳地驰行在高速上,她点了“发布”键,心却狠狠地摇晃了下。
琴市的风景飞速後退,两天的出差结束了。
南城没有海,只有湖,快要搁不下她的心事了。
style="display:block;text-aliger;"
data-ad-layout="in-article"
data-ad-format="fluid"
data-ad-t="ca-pub-7967022626559531"
data-ad-slot="8824223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