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沈玉照的武功,恐怕世间无人能够悄无声息杀死他,更别说他还有那麽多徒子徒孙。所以,他似乎就是突然良心发现,觉得自己坏事做尽,罪该万死,然後就去死了。
呵呵。
皇帝思来想去,最近与沈玉照有瓜葛的案子,就是甘州侵吞储粮一事。这事是小秦在管,朝中吵了许久,一直未有结果。
手底下人斗法,皇帝是知道的,但他自诩多年来一直制衡有道,双方均势难解难分。如今一方轰然倒塌,难保没有另一方的手笔。
只是,沈玉照这个死法太诡异了,又是自尽又是认罪的,完完全全便宜了秦紫仪这个死对头。
沈玉照会对多年的敌人这麽宅心仁厚?手底下是甚麽人,皇帝自是知道根底的,水至清则无鱼,有些事睁只眼闭只眼也就罢了,不过是一群没根的人。
甘州的案子固然令皇帝气愤,但主要是愤怒沈玉照做事不干净。
此前,皇帝预备在扬州修建行宫,六部以国库空虚为由未批,既然国库空虚那便加赋税罢,却也因百姓需要休养生息驳回。
战乱都过去多少年了,早该休养回来了,这帮子文臣为了在民间留个清名丝毫不顾及君父。阉人只能倚仗帝王,便只能使尽浑身解数讨好。
沈玉照本也应该如此,他所侵吞的储粮一部分流通到市场上换成银两,为皇帝修建行宫;另一部分中饱私囊,塞鼓了自己的腰包。
皇帝虽有私欲,却还知道分寸,臣工百般不同意,必然不可硬着来,他毕竟还是爱惜羽毛的,再来个死谏撞柱子的,那可真是吃不消了。
这时候,沈玉照这些平时得到帝王宠幸的太监便该发挥作用了。只不过,皇帝也并非完全信任他们,而是利用宫廷秘药控制着这些人的性命。
那位罗熙公公便是皇帝新选出来的,阉人本也难以长寿,还服用了秘药,能活个不惑之年就算长的了。
但因为沈玉照散功而死,宫中积累百年的盖世功力亦随之而去,罗熙无法得到武学传承,得用程度大打折扣。
想到此,皇帝忽然灵光一现,沈玉照这样做莫非是心怀怨怼,是为了报复朕?
不管如何,还是要试探一下小秦,如今他一人朝中独大,难有力量能够制衡。
因此,见到秦紫仪时,皇帝神情冰冷,“你掌管大理寺,所以把甘州的案子交给你,这麽久了,可查出甚麽了?!”
皇帝从来不曾以如此严厉斥责的口吻质问秦紫仪,这回,想必是痛失一臂,有些心虚,才要刻意彰显帝王威严。
秦紫仪连忙跪地请罪,此前皇帝体恤他病弱,曾特意免他跪拜之礼。
天子一怒,臣子惶惶,这是皇帝乐见的。
毕竟是秦紫仪,他的惶惶中有对君父的敬畏,有为臣的本分,亦有不卑不亢的风骨。
即便是向皇帝表露臣服,他的腰背依然挺直,一杆笔直的椎骨风骨凛然。
既让皇帝看到了他的衷心,又感到了他的高傲,知道他仍在坚守君子之道。
皇帝分明是厌恶文臣沽名钓誉的,亦不喜那些一味谄媚逢迎之人,但是秦紫仪令皇帝感到了两者间的平衡,是一种如沐春风的舒服,软硬都恰到好处。
style="display:block;text-aliger;"
data-ad-layout="in-article"
data-ad-format="fluid"
data-ad-t="ca-pub-7967022626559531"
data-ad-slot="8824223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