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哥哥给你做好吃的
一旁的摊位上卖着热腾腾的饺子,饺子的皮薄馅足,散发着阵阵香气。几个中年妇人正在摊前排队买饺子,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憨厚或精明的笑容。楚澜忍不住看了一眼,心中已经开始想着,如果自己做吃食,应该如何将风味与形状结合,既好吃又能引起顾客的兴趣。
再往前不远处的摊位上,卖着些简单的馒头和包子,虽然没有饺子那样的精致,但简单朴素的味道和低廉的价格依旧吸引了不少顾客。楚澜感到这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自己可以做些简单却与衆不同的包子,配上点特色的调料或是馅料,说不定会受欢迎。
“哥哥,这里的馒头好大啊,比徐婶儿做得还大!”楚泽指着摊位上一个个蓬松的馒头说道,眼里满是好奇。“你觉得它们好不好吃?”
“应该不错吧。”楚澜笑了笑,“只要做得好吃,做得有特色,什麽都能卖出去。”
走着走着,他们来到了一处卖香料和干货的摊位,摊主是一个穿着朴素的老妇人,她正在把一袋袋香料分类,旁边还有几种晒干的药材和干菜,有几个人正在伸手挑选。
楚澜停下脚步,走近一些,仔细观察着那些香料,心中暗自在盘算着,若是能用一些特色香料为食材增加风味,也会有不错的效果,比如卤肉炖肉等。
“你看,这些香料,看起来不错。”楚澜指着几包颜色看着很新鲜的干燥药材说道,“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还可以用来调味。”
“哥哥你真的什麽都懂啊!”楚泽赞叹道,他对哥哥一直充满崇拜。
楚澜笑了笑,摸了摸楚泽的头。
他需要好好调研一下这个集市,主要看看现在适合做什麽吃食。
“这鬼天气,冷得要命,要是有一碗热汤面吃吃就好了。”一个穿着单薄的中年男人缩着脖子蹲在墙根下,身边放着一担柴禾。
“可不是麽,我的脚指头都要冻掉了。”另一个年轻些的男人把双手笼到袖子里,跺着脚附和道。
“希望赶紧把柴卖出去吧,天气冷,柴禾肯定好卖,卖完了再去买个热馒头吃。”中年男人说。
“我婆娘和闺女还在家等着呢,早上答应她们今天如果卖得顺利,就给她们带块肉。”年轻男子说。
“现在猪肉十二文一斤,咱们这担柴火平时也就值二十文钱,希望今天能卖个好价吧。”中年男人又叹了口气。
楚澜边听边在脑子里飞快地算着,现在天气冷,热汤面挺畅销的,喝完了人身上热乎乎的。集市上的人很多,如果搭个炉子卖热汤面确实也不错,可是一路走来,他已经看到了好几个热汤面的摊子,五文钱一碗阳春面,加个蛋再加两文钱,十二文钱一碗带肉的汤面,竞争还是挺激烈的。
除了热汤面还有什麽热乎乎的吃食能够抚慰冬天寒冷的身体呢,楚澜突然想到前世小姑娘们爱喝的热奶茶,可是现在奶茶估计不好制作。据他所知,虽然大盛朝很繁华,也有胡商过来贸易,牛还是很稀少,牛的用途也基本都在田间犁地耕作。大盛朝也不允许杀牛,那是民间种地的劳动力。
而胡商估计也不会运牛过来卖,路程太远了,很难保存牲口的存活,羊估计能买到,可是自己没有本钱,掂了掂手里的荷包,楚澜心里有点沉重。
不能做奶茶,那能做什麽呢,楚澜心里盘算着,汤圆?现煮的热汤圆是不是也可以?热乎乎的汤圆加上红糖煮出来的糖水,肯定很受欢迎。他在记忆中并没有找寻到原主吃过汤圆的印象。
楚澜赶紧拉着楚泽往粮油店走,他得去问问有没有糯米,如果有糯米粉更好。
楚澜拉着楚泽的手,一路走向集市的粮油店。他的脑海中不停地转动着思绪,汤圆的主意刚刚冒出来,虽然材料简单,但要做出好吃的汤圆却需要一定的技巧。糯米是关键,他需要先搞清楚有没有合适的糯米,最好还能找到一些可以调味的食材。糖在这个时代比较贵,所以卖糖葫芦的也不怎麽舍得放糖,平民家庭更别说了,他家平时买二斤红糖也能吃上许久。
集市上的小摊熙熙攘攘,商贩们喊着卖货的吆喝,空气中弥漫着油烟和人群的嘈杂声。楚澜和楚泽穿过一片热闹的摊位,眼前便是那家卖粮油的小店。店面并不大,门口堆着一些大麻袋,里面装着各种米面粮油。
店主是一个年纪不大的中年男人,坐在柜台後面,看到他们进来,他只擡头看了一眼,并没有动。倒是旁边机灵的小夥计立马迎出来。
“这位客官,您需要点什麽?”夥计问道,声音带着一丝客气。
楚澜走上前,稍稍犹豫了一下,开口问道:“请问这里有卖糯米或者糯米粉吗?”
“糯米?”夥计皱了皱眉,“倒是有一些糯米,不过糯米粉可不多。您是要做什麽?”
“打算回家给孩子做点简单的吃食,”楚澜看了看楚泽,微笑着解释道,“天气太冷了,做点东西哄孩子。”
夥计点了点头,似乎明白了楚澜的意思,“做吃食啊,我们这儿的糯米大多是顾客买去酿酒的。糯米有,价钱是四文钱一斤。糯米粉也有一些,价格稍贵一点,需要五文钱一斤。”
楚澜心中一喜,四文钱一斤的糯米价格算是合适,家里有个石磨,他也可以自己磨成糯米粉。想到这里,他立即点头道:“那就要二斤糯米。”
夥计拿起一个麻袋,熟练地倒出二斤糯米,递给楚澜。
楚澜接过,心中盘算着做汤圆的步骤,汤圆简单,但是他不想做太普通的,虽然他没在集市上看见卖汤圆的,但万一有呢,还是给汤圆加点馅料的好。
以前他吃过传统的汤圆馅有花生,芝麻和豆沙的,不那麽传统的就太多了,有各种水果馅儿甚至巧克力馅儿芝士馅儿之类的。太复杂的就算了吧,也没有材料,楚澜打算先从传统的做起。
“谢谢老板,”楚澜将钱付了出去,接过糯米,又问:“你们这儿有别的吗?我还想买白糖,红糖也行,还要花生,豆沙,黑芝麻。”
“有有有。”夥计还以为这个穿着贫穷的书生只买二斤糯米呢,谁知道还能有别的生意,于是态度更加热情起来,老板也擡头又看了一眼俩人。
“白糖没有,那东西太金贵,咱这儿少人买,没进货。有红糖,八文钱一斤,花生带壳的五文钱一斤,不带壳的花生仁是十文钱,芝麻是二十文一斤,豆沙没有,咱这儿只有红豆,绿豆,黄豆,分别是三文钱,三文钱,四文钱。您要是买杂粮的话,算三文钱一斤,杂粮里也有些豆子。”夥计边带领着兄弟俩往里面走,边指着一个个装粮食的麻袋熟练地介绍着。
也许是因为杂粮里掺着高粱丶粟丶黍等不太值钱的粮食,所以只卖三文钱一斤,相对便宜。而小麦面粉,也就是白面就比较贵了,需要五文钱一斤,稻米便宜点,也需要三文钱一斤。
同样是三文钱一斤,杂粮比稻米显然更受欢迎,对于贫苦人家来说说,稻米虽好吃,但杂粮更抗饿,所以买杂粮的平民比买稻米的多。
了解到详细的物价後,楚澜又买了二斤红豆,一斤芝麻,二斤红糖。楚澜剥了一颗花生看着果仁挺饱满的,出肉率应该大于六成,还是卖带壳的划算,于是又买了二斤。家里的杂粮也不多了,也买上五斤吧。
这下一共花了九十五文,把手里的铜钱正好全花光了,老板还多送了半斤糯米给他们,又给他们东西分别给他们装好,放进一个大一些的麻袋。
“小泽,我们回家,哥哥给你做好吃的。”楚澜一手牵着楚泽,一只手紧紧抓着十几斤重袋子,慢慢溜达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