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好孙民群很快改了主意,发布了公告,诚邀学生们参加,不过他内定了一名学生担任文学社的副社长。
马志飞顺势提出文学社要有一本语文刊物,第一期就可以着重讲“青草”文学社的成立,如果能邀请校长来写一篇寄语,那效果更佳。
孙民群听着很是意动,王老师他们顺势说这本刊物可以分享语文的答题技巧丶优秀作文等。
“这刊物谁是主编呢?”孙民群问。
“那肯定是孙组长您担任。不过您既要开展教研组的工作,还要管理文学社团,肯定忙不过来。这样吧,我们每一期可以有一个责编,主要负责这一期的排版丶选文等琐碎的事情。”
孙民群这才满意地同意了这个方案。
马志飞偷偷地给王老师丶李老师比了个大拇指。
“清泉”成为青南高中第一本语文刊物的正式名称。从第一期开始,就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上面既有答题技巧,有美文赏析,还会紧跟时事,登载作文素材。而因为每一期的责编不同,每期刊物的风格都不同,更显得有趣。
“清泉”真的成为了青南高中的一个招牌。後来,不知道谁发现几乎所有青南高中毕业的杰出校友都在《清泉》上刊登过文章,或是学习心得,或是随笔小说。当然,这些都是後话了。
92年6月,这一学年说快很快,说慢又很慢地即将结束。高一丶高二年级的学生们很快就要迎接他们整个学年最重要的考试——期末考试。
高一的学生愈发紧张起来,所有人都知道这次的期末考试的重要性,它决定着自己能在哪个班?特别是对于期中考试没有考好的同学来说,他们都想抓住这奋力一搏的机会。
沈杰说,等他们升上高二,每个班的老师都会进行大换血,重新排列组合。比如马志飞丶温又良两名老师已经确定去教理科班。
蒋菲菲更加犹豫了,老马都去教理科班吗,那自己选文科会不会是个错误的选择,如果碰上自己不喜欢的老师怎麽办。
曾好雨听了蒋菲菲的念叨,无奈地说,“你怎麽知道老马教哪个班,你可算了吧,别杞人忧天。”
“我选理科的话,我至少可以和你一个班啊。”蒋菲菲有些生气,生气曾好雨根本不能理解自己的心情。
曾好雨愣了愣,小心地说了句“对不起。”虽然蒋菲菲以前就说过想和自己一个班,但她总是没有把蒋菲菲的话当回事,认为蒋菲菲就是随口说说而已。
她有些羞愧,“我就是觉得你选文科更好些,你学物理化学都很辛苦,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就算我们不在一个班,我们周末可以一起去图书馆。”
“周末还一起去图书馆,算了算了,你就只知道学习。”蒋菲菲很快笑出了声。“班长和我一个班也挺好的,你呀,和其他人周末一起去图书馆吧,我可不去。”
复习阶段,有同学抱怨许诺不像上次一样,帮忙复印“临时学习小组”所有课堂笔记的。这样的说辞被曾好雨他们顶了回去,祭出老马这把“尚方宝剑”,老马交代过只准自己整理笔记,不许抄别人的。
而且“临时学习小组”每个人都是自己整理,只是会互相“查缺补漏”。马志飞特意找几人聊过,以後大家不会在一个班,文理的学习重点不一样,大家要学会自己归纳总结。
“你们各个学科整理的框架很好,以後只需要把内容填充进去就可以了。”马志飞最後表扬了下他们整理的学习笔记,“高考是一个人的独木桥,现在大家提前适应下,各自努力吧。”
“临时学习小组”共同整理笔记的功能正式下架,但“答疑解惑”功能持续上线,大家依旧会互相请教题目,碰到有意思的题目会相互分享。比如潘琦碰到不会的数学题目依旧向曾好雨请教。
马志飞在班级里大力表扬了“错题集”这个学习方法,让大家持续学习。可惜的是,只有“临时学习小组”丶沈杰丶费远帆他们老老实实地整理错题集。班里其他同学刚开始“赶时髦”整理了几天,後来因为时间和数量很快就放弃了。
等到了最後的复习阶段,“错题集”的功能很好地体现了。蒋菲菲他们每个人都有一本厚厚的错题集,他们只要看错题集就可以达到很好的复习效果。
而对曾好雨来说,她的错题集只有薄薄的一册,特别是数学,物理,基本不会错几道题。这次她把重点放在了历史这门学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