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会试
▍和李成蹊相比,他都难以望其项背。
如丝细雨中,春闱如期而至,一连九天的三场考试考完,各位举人老爷从号子里出来时一个个灰头土脸的,像是遭了大劫似的。
李成蹊手气算好抽中了地字号子,接连挨着其馀号舍,风吹不着雨淋不到,连先前准备的油布也没用上,只是入睡时难捱了些,却也不必担忧浇湿了考卷,连送到考官面前判卷的机会都没有。
他出了贡院,李家的长随赶忙了来接,将郎君搀扶着上了马车,用了些饱腹的吃食茶水後,李成蹊闭目养神回了照山堂。
待他沐浴焚香穿戴齐整正欲歇息睡个好觉时,姑母那边来人来。
小李氏身边的海棠一贯是个得力的,她先是将侯夫人备的礼赠给表公子,又提点了几句叫他莫要忘了去松鹤堂昏定。
此外,又递来一封他父亲的信。
将人送走後,李成蹊拆开信来读,见字里行间,父亲皆是对于他能讨得这门好亲事而感到庆幸。
李家三爷在赵郡李氏一贯都是不得重用的,书读得不好大半辈子了连个秀才的功名都没有,要说他身上最大的本事,还当属他眼光放得长远,将一母同胞的妹妹小李氏献了上去,在大李氏去後帮着延续陆李两家姻亲。
因着这层关系,族里也对他那位书读的最好的庶子上心了些,可谁知李三爷那庶子当真不是池中物,不仅在族学中拔得头筹,後面去了声名赫赫的书院也得山长看中,一路从童生考到了举人。
这样的好苗子李三爷自然是掏心掏肺的对他好,吃穿住行从不短缺着他,就连族中长辈也对李成蹊高看一眼。
只可惜他再有本事也不是李三爷正头夫人肚里出来的,平日里没少挨人白眼不说,就连他的母亲董姨娘也都谨小慎微,怯懦谦卑,从不敢惹事生非。
李三爷是个惧内的,更何况他也还有嫡子,即便是再喜爱这个庶子也不敢如从前那般青睐。
甚至就连李成蹊的婚事他都不大能做得住,依着夫人杨氏的意思,是要在她娘家寻个出挑的外甥嫁进自家的。
幸得妹妹雪中送碳,帮他在玉京讨了门好婚事,对方贵为郡主,身世之高足以让杨氏震慑了。
何况在李三爷看来,自己这辈子做的最对的一件事情,便是举荐自个亲妹子嫁给侯爷做续弦,如今若是自个亲子又娶得一位贵女,日後定然会青云直上。
一张薄薄的信纸尽是李三爷对这桩婚事的欣喜若狂,通篇不曾问起李成蹊此次科考如何,亦或是问起他风湿病可又重了些?
可李成蹊到底不是三岁小童,事到如今还指望着父亲能幡然醒悟,莫要再做这样的春秋大梦。
至于主母那里,李成蹊却知她从前总拿弘农杨氏说事,又惯爱自持身份欺辱母亲,但他如今来了玉京才知,她连杨氏的旁支都算不上。
更是早就出了五服的亲戚,也就父亲会忌惮着她,可长此以往,他母亲的日子却是不好过。
想到三日後的婚事,李成蹊幽幽叹了口气,依着郡主表妹的好脾性,不知可否将母亲接来住?
对于会试的名次,他倒是心里有数,总归是能及第的。
只是他既没有门路,也不似那些善言的举人广交好友,能为他们日後的前程说得上话。
归根结底,他家底浅薄,除了姑母,便没什麽可以依仗的了。
若要问他为何不寻着他父亲的意思,借着郡主表妹的身份好去搏前程,李成蹊对这些看得通透。
自古以来只有无用的男人才会贪图女儿家的东西。
且不说表妹与他本就是表面夫妻,便是他日後当真是娶妻了,也不会做这些小人行径。
为官便要坦坦荡荡,行事光明磊落,做个为民请命的贤臣。
他怀揣着满腔热血和抱负,想要在这官场上有所作为,哪怕是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思虑重重,李成蹊阖上眼小憩,一觉睡到黄昏,腹中空空时才醒来。
想到姑母的提点,金乌游走已偏西时,李成蹊迈着轻快步子来了松鹤堂。
甫入暖阁,就瞧得老夫人带着卧兔儿捧着手抄,惬意的半眯着眼笑望他。
老夫人竟是醒了,李成蹊心生惊疑,却也没多问,只规规矩矩的问安,就见老夫人慈眉善目的冲他道:“好孩子,这几日你着实是受苦了,也不知吃饱穿暖了没?”
虽知会有这样的场面话,可老夫人并未大大剌剌地问起他对于这次会试可有把握这样的话,叫李成蹊心中一暖,便尽量拣着有趣的话说与老夫人听。
他不是个笨嘴拙舌的,往日即便是有这份心,老夫人跟前也有一大帮孝子贤孙跟着侍奉,这会儿有了机会,倒是逗得老夫人眉开眼笑的。
小李氏与燕鸣歌後脚登门时,瞧见的便是这样和谐温馨的场面。
见着他在,小李氏向燕鸣歌递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来。
收到她的眼神示意,燕鸣歌莲步轻移,隔着老远便冲老夫人唤了声,“外祖母,您光顾着和李表哥说话,都没瞧见鸢儿来了。”
她娇滴滴的嗓音高高吊起,像从前那般在外祖母膝下撒娇似地撅着嘴,直叫老夫人嗔怪连连,“好没心肝的丫头,我老太婆这是在关心你未来夫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