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仙鹤◇
◎做三回新娘,回回穿金戴银,风光大嫁◎
阳城开始全城戒严,商户闭市,家家闭户。起初民皆愕然,後隐约听说是宫里头出了变故,大王病倒了。
据说是听闻肃陵侯的死讯,急火攻心,以致昏迷。陆贵人衣不解带侍奉于病榻前,七子褚萧代掌王印,监理国事。
听起来顺理成章,没什麽问题。
允阳是姓褚的允阳,而这七公子,本来也是褚铭诸子里极有才干的一个。若为将来计,由他接手,褚家叔伯与前朝衆臣都没有意见。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一窝蜂朝前看,阳城还是有人回顾旧日,缅怀褚策。
褚家数位长辈均在暗自痛惜这王子。想他生前多麽出色,说一句文韬武略,光宗耀祖都不过分,盼着自家儿子能像他。
好武的男人们犹在心里历数他的功绩,退呼伦十六部,镇国北边关,平昌业之乱,击东瀛海寇,讨伐厉国,收复幽樊。。。场场硬仗打下来,建出赫赫功业。
正因有他,允阳才有这安定日子,允阳人也扬眉吐气,不再被辱成“马夫崽子”。
而寻常妇人不懂这些,却总见过一两次褚策凯旋,入城觐见的情形。见他英挺威武,在衆将拱卫下,带着沙场风霜,坚毅骑马挺进,沿途一片慑人杀气。
但也曾听人传,月前常在南城苏家铺子碰到他,比寻常丈夫还体贴,笑呵呵抄着手,排队等那刚出炉的芙蓉酥,只因他家柳夫人喜欢吃。。。。。。
可如今光景,所有人都憾恨摇头——
真是起高楼,宴宾客,楼塌了。
昔日他在的时候,扛起一家子繁昌兴旺,美眷如花。但国北战败,他马革裹尸未能归,君父闻讯病倒,肃陵侯府瞬时也垮了。连个治丧的人都没有。
总管安秀横死街头,身上连中数刀。大总管安平与两位公子失踪。谢夫人暂回了娘家。
肃陵大营的爱将张奇丶庞辽丶安朗,听说与史衡同正杠得急赤白脸。
而他那位年轻漂亮丶出身尊贵的柳夫人,没人知其去向,凭空不见了人。只绕着她,传出一些流言来。
一说,肃陵侯的死于她有关,她在那西厥丶东呼伦都有旧情人,等于是她间接害死了褚策。
二说,七公子自从王宫回去,急吼吼休妻,就是为了娶她,给她腾地儿。不出意外,再过个半年,快点儿的三个月,她就要成七公子夫人,哦,不,许是允阳王妃了。
没有这样办事的,忒不要脸!
褚家几位老叔公消息灵,得悉老七要娶柳明玉的事是真的。都极其不忿,大骂老七不是东西。
是,先不说如今风气放旷,就说小叔子心仪嫂子,大伯哥惦记兄弟媳妇,也算北人老劣性了,禁也禁不住,他们勉强能接受。
但谁也没有像老七这样,临危受命监国,却国北战事不管,呼伦蛮子的仇不报,兄长的丧事不理,只知道镇压肃陵大营,逼娶寡嫂,令人齿冷。
几位老叔公气得吹胡子瞪眼,约好驻着拐杖去骂醒老七。却在次日清晨,被付桦派来的金甲卫从房里请出来问候。一把老骨头穿着寝衣在晨雾中冻得发抖,终于知道阳城已变了风向。
变了风向。执掌王印的老七可不是老三,老三是君子威而不猛,老七是寡廉鲜耻,无所不用其极。
而阳城国都的人,安宁日久,活得都比较现实。也就是褚策曾力批过的,“文弱茍免之气渐盛”。
即使看出蹊跷,也都渐渐噤声。连褚桓和褚栗两兄弟,眼看一家几十口,只能暂时居家避祸,不敢出头。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弹完最後一曲,清河南的美人们纷纷断了琴弦,灭了灯火,烧了泪帕。次日晨起,忘却了肃陵侯,不再为他歌咏悲叹丶抚琴追思。
他英雄气概的时代过去了,阳城人呐,还是得顺着势头为自己活。
*
褚萧不算完全的寡廉鲜耻。至少他对着明玉,还是极有自尊和羞耻心的。
这源于他爱明玉,深刻地爱她。只以往不知道怎麽对她好。这些年细细观察三哥的行为,渐渐学到了一些诀窍——
首先得是个极有成就的男人,这他做到了。
然後要宽容她让着她,不能靠吃青石散这些阴毒方法。
她发脾气,就认错求原谅,她悲伤哭泣,就抚着她递手绢轻声哄她。她兴致好了,就陪她戏耍丶饮酒助兴,她孤独寂寞,就速速赶回来,陪她弹琴丶买东西丶吃饭丶睡觉。。。
当然,睡觉须先缓一缓。
因他对着明玉,有极强的自卑感。
往日在袁府,他就不敢碰她。深知她与程馥,与他外头那些女人是不同的。
她是他梦里的姑射仙子,是乘云驭龙的天人,不能轻易触碰。而他则是怀着赃物的窃贼,对着她永远自惭形秽。
她生来完美,他只配跪下来乞求吻她的脚。现在更要命,她还做过三哥的妻子,接受过三哥热烈的爱。
褚萧不止一次见到,她与三哥在筵席上,隔着数步之远,眼里浓稠化不开的爱意。好像只要周围没人,两人就要抱在一起,亲吻到天荒地老。。。
他极为羡慕二人,所以迫不及待地想娶明玉,可又十分退缩,不敢提前露怯。
万一他比不上三哥呢?万一他根本无法征服她呢?万一他的爱意对她来说微不足道呢?他还需慢慢准备一阵,不宜操之过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