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妃对这些人没有一丝好感,恐怕任何一个正常的女人,都不会对一个以摧残女子为乐的男人有什麽好印象。
“对了,听说宁美人最近常常和你偶遇,有没有这回事?”德妃开门见山。
“是有这麽回事,不过妾身与她谈不到一处去。可她似乎不太懂得看别人的眼色,妾身也很苦恼。”白贵人笑着答道。
她当然知道宁美人和王妃是什麽样的关系,原本身为王妃的妹妹,大可免选。非得自己跳进来,又被贵妃拿着大作文章。
只她自己似乎很得意,大概觉得能被贵妃看中,是件值得自豪的事吧。
“没什麽恼的,有些人就是欠教训。”德妃的尾音轻轻淡淡,就象风一扫,了过无痕。
白贵人再擡头时,德妃已经招呼她,“皇上喜欢吃这种茶点,你记得备一些。”
“是,多谢娘娘提点。”
皇上又是一连多日歇在飞羽宫,于是宁美人偶遇白贵人也偶遇的更勤了。
白贵人始终淡淡的,可宁瑶坚信自己的判断,原本这位白茉莉是打算进王府从良的,结果因为宁璇的嫉妒,转手送入宫中。虽然最後的结果是好的,可她和宁璇的关系,一定不会好。
这一回,白贵人没有再拒绝宁瑶,她觉得一定是自己说到了白茉莉的心坎里。人人都有弱点,只要抓住了,你就能利用这个弱点得到自己想要的。
宁瑶想,她离成功越来越接近了。
而白茉莉则在想,这样的蠢货,为什麽能活到现在呢?这个世界对她可真温柔。
後宫的女人们争斗着,互相猜忌着。而皇上依旧在明心殿,看着批不完的奏折。
“你说说看,觉得什麽地方不对。”皇上看了萧承邺的奏折,心里满意,但嘴里还是要考较的。
“父皇,儿臣对比过西平府五年内上缴的粮食量和五年内的雨水纪录,证明这五年风调雨顺也没有任何的天害上报,但是缴粮量却大幅下降,这里头一定有问题。所以,儿臣恳求父亲派钦差微服私访,体察民情。”
“所以你认为,不是百姓大量抛荒逃难,就是有人兼并土地?”皇上看完奏折,沉思道。
“不错,不管哪一种,都对江山社稷有害。最怕的就是,朝廷还不知道原因,如果一地接一地的效仿,又该如何?所以儿臣认为,防微杜渐为好。”
“准了。”明德帝对萧承邺越来越满意,不贪功,不冒进,虽然有时候抽几下才能动几下,但是办事情的确牢靠的很。
又拿了康王上的折子,“你看看这个,觉得如何。”
萧承邺认真看完,“二哥读书一向比儿臣好,儿臣自愧不如。”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明德帝轻轻摇头,儿子说的对啊,哲儿读书是读的好,文章写的也是一片花团锦绣。可就是不如这个在宫外待过的儿子懂得务实,懂得站在百姓的角度去看好坏。
一个王朝的基石,就是这些种田卖苦力的百姓,如果他们活不下去了,这个王朝就会出问题。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就算上头出点问题也能很快抹平。
“也是几位大人教的好。”萧承邺轮转过六部衙门,每个衙门的事,他都精熟,但这些,他不会在皇上面前表现出来。身为一个皇子,只要稍懂,就可以了。
“嗯,下去吧,此事保密,你选人。”这是说钦差的事了。
“儿臣领命。”萧承邺回府,派了胡侍卫出门走一趟。
没想到胡侍卫去了没多久,就飞鸽传书,身份暴露被俘。
萧承邺不得已,连夜入宫,请得圣命,带领御前侍卫一百人,和自己府中的侍卫五百人,清晨便要出发往西平府而去。
宁璇心惊胆战,整夜未睡,收拾行李又收拾药丸,一股脑收拾了好几箱。看到过来拿行李的长随一脸欲语还休的表情,又把东西拿出来一半,衣裳可以少带些,药丸不能少带。谁知道这一出去,会遇到什麽事。
长随看到两口箱笼这才松了口气,赶紧搬到前院。
“王爷还在书房吗?”
“是,容先生和几位长史还有门客,都在一起议事。”长随老实答道。
“我知道了,去吧。”
宁璇转头嘱咐巧珠,“让厨房送些好克化,又带热气的汤水和茶点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