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随梦文学>重生之阿憨 > 掌嘴(第3页)

掌嘴(第3页)

一次次的出发,本就是沼泽泥坑,还有人拼命抱着你的腿,一次次把你往泥坑里拖。现在,她不想挣扎了,既然你们喜欢泥坑,那就在坑底呆着吧。

安国公夫人写了折子递给皇後,自罚禁足,反思己过。

安国公此时才知慌了,乱了,不知所措了。

祖孙三代在书房里,气氛沉重。世子看着自己的儿子,语气沉沉道:“丰哥明年初便收拾收拾,去苏杭的问道书院,好好读书。家里的爵位不知道还能挂几年,你也不用想别的,一心一意走科举的路吧。好歹你娘还有嫁妆,总能供得起你读书。”

安国公的脸色变了又变,虚弱的解释,“我真的没想过,她会变成……”

“父亲,您若有空,怎麽不去跟皇上解释,怎麽不去跟皇後解释,怎麽不去跟怀山郡主解释。我们父子这里,便不需要您解释了。”一拱手,世子带着儿子走出去。

世子走到外头教训丰哥的几句话,清晰的落到安国公的耳朵里,“前车之鉴摆在你面前,且莫学人沾花惹草,程家没有那个资本再供一个纨绔子。”

安国公的脸火辣辣的疼,却没法再为自己辩解。安国公府日暮西山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他纵情声色逃避了这麽些年,也就罢了。庶女敢算计皇家,如果不是他自小骄纵,姨娘又把她教的目光短浅爱慕虚荣,怎麽会有今日之祸。

在自己的书房静坐了一夜,安国公仿佛一下子老了十岁。

但是谁会关注呢,安国公府,已经是昨日黄花,从此渐渐远离权贵圈,许多人家的宴请,也都顺应局势,省下了安国公府的贴子。

宁璇正在接待宫里来人,德妃娘娘派了焦姑姑出宫赏赐,一来安宁璇的心,二来也让京城里的人看看,程敏身上发生的事,影响不到宁璇身上。

毕竟京城里权贵太多,程敏的事一发生,就有人猜测宁璇会不会被连累,当不成燕王妃。德妃派人来,也是向衆人传递这一个信号,这个儿媳妇,她非常满意。

“多谢姑姑亲来一趟,我前日刚给娘娘做得一副昭君套,还要请您帮我敬上。就是第一回做,不知道合不合娘娘的心意,姑姑帮我掌个眼如何。”宁璇请了焦姑姑坐,拿出自己刚绣得的昭君套,用的是紫色的水貂毛,正中镶上一颗红色宝石,端的是贵气逼人。

“这……”焦姑姑还是第一回见,帽子不象帽子,抹额不象抹额,但看着倒是件大气的物什。

“娘娘的身子刚养好,冬日里最怕邪风入体,尤其是头部,万万受不得风。这个叫昭君套,相传是昭君出塞时的装扮,我也是在古书上这麽一看,觉得冬日用来保暖倒是好的,就给娘娘做了一个,别嫌弃我手拙才好。”

宁璇知道此时没有,这是後头几年才会慢慢流行开的,最开始是宫里的贵妃娘娘起的头。

据说有一回贵妃娘娘用了一副白色的昭君套,又披了白狐狸毛的大氅歪在榻上,叫皇上看了移不开眼睛。

前因後果,宁璇是不知道的,只知道民间是这麽一传,然後昭君套便传开了,而皇上当日还留诗一首,昭君套从此改名卧兔。

即知道是贵妃娘娘的好事,她破坏不了,搅搅局却是可以的。干脆提前做出来,德妃的气质不适合用白色,便取了紫色的水貂毛,显得雍容大气。

“这样的巧手巧思如果都叫手拙,那我们这些人岂不是要笨死。你有这份孝心,娘娘怎麽会不喜欢。”焦姑姑一脸喜色收下昭君套,又与宁璇说了一会儿子话,这才回宫。

等回宫献宝一样献出来,德妃当场便试着戴了戴,照着镜子笑的合不拢嘴。

恰好被皇上看到,顺嘴夸了一句有孝心,这话不出一日就传到了外头。京城里的人精便知道,宁家的燕王妃是跑不掉了。

宁璇手里还有一副昭君套,是黑色的水貂毛,做给母亲的。中间镶的是块绿油油的翡翠,陆氏看了嗔道:“给我做干什麽,白糟蹋了好东西。”

“娘,白白放着才叫糟蹋好东西,吃了穿了用了,才不叫糟蹋呢。再说,在女儿眼里,娘配得上最好的东西,您再说这话,女儿可不依。”

陆氏听了直笑,用手在密实的水貂毛上一扫,女人家哪有不爱的,嘴上还是惯常的取笑女儿,“手上功夫是糙了点,但咱不怕,用心眼儿补。”

“怎麽就糙了,您自己看看,这针脚多密实,多均匀,您说这话亏不亏心。”宁璇噘了嘴不高兴。

“好好好,娘错了,这针线,就是积年的老绣娘也比不上,行了吧。”陆氏又摩挲了几回,叫巧珍把昭君套好好收起来,下第一场雪的时候,她要戴起来。

“给了德妃娘娘的东西,怎麽又叫王家姑娘和罗家姑娘来学。”陆氏想想,觉得不解。

“德妃娘娘不是在宫中掐尖要强的那种人,又不会指着一个昭君套去压谁一头,女儿进的是孝心,娘娘看到的也是孝心,这便够了。”

陆氏听了深以为然,“你自己明白就好,我不懂外头那些事,你若是有不懂的,就问问王爷,千万别办岔了事。”

“知道呢。”宁璇撒娇。

“夫人,小姐,隔壁出事了。”东初一脸兴奋的跑进来。

“什麽事?”宁璇已经免疫了,这母子仨,干下什麽事来,都不稀奇。

“衙门里来人,收走了程敏的婚书。”东初激动的小脸泛红,这说明什麽,没了两头大,没了一夫两妻。他们夫人,就是老爷唯一的原配发妻,回复到了事情本来该有的样子。

“怎麽会这样?”陆氏喃喃自语,还有些不敢相信。

“她本来就该是妾,若不是安国公府帮她撑腰,她以为她凭什麽可以鸠占鹊巢。”巧珍放好了昭君套出来,听到这一出,自然也乐了。

再去一打听,事情便都清楚了。

安国公也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错,一把年纪,忽然开了窍。把家里没有生育过的姨娘统统放出去,然後把家里不老实的姨娘全送到乡下庄子里,这其中就包括了洪姨娘。

“洪姨娘初时还不信,以为是国公夫人搞的鬼,穿一身月白捧着心去国公爷面前哭,结果被国公爷臭骂一顿,说他还没死呢,用不着她现在就开始穿孝。”巧珍学着洪姨娘捧心的样子,从门口走到人前,把大家笑了个仰倒。

收拾了姨娘,但开始收拾庶出的子女,好在娶过亲的都已经分了出去,没娶亲的庶子便打包丢到族学里,只许过年的时候回来一次。没出嫁的庶女,请了女先生一天七八个时辰拘在课堂上,练字画画学刺绣,下了课除了睡觉,什麽都没精神干。

但外头的势已经起了,不管安国公的表现如何,这个势都没法再扑灭。

于是御史的折子便递到了圣前,从周礼至今,只有一夫一妻,从未听闻谁家有一夫二妻的。

贱籍的商人有时候会办出这种事来贻笑大方,但谁叫礼不下庶人呢,不用同贱籍的商人计较。

但在读书人里头,宁家还是头一个,简直丢了全天下读书人的脸面。

这事是怎麽办出来的,敢说不是安国公府仗着权势,欺压良善,坏了祖宗千百年来的规矩吗?

御史还是悠着的,以往这种事,不骂他攀附权贵,自甘下贱,妄读圣贤书才怪。

安国公府的面子活生生被人撕下来,在衆人脚下又踩又踏。被允许上折自辩的安国公,脸上火辣辣的疼。年轻时纵着庶子庶女时,夫人说过的话,一字一句,就象棍棒,打在他的身上,扇在他的脸上,追悔莫及。

再去找夫人拿主意,夫人只用冰凉的眼神看着他,“老爷,您自己看着办吧。儿女都是债,有些是来还债的,有些是来讨债的。上辈子不积德,这辈子就得还。”

当真是一点也不客气。

国公爷被骂的没脾气,叹了半晚上的气,终于写好了折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