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第一百二十一章时光
一九七四年,初夏,槐树胡同。
“小姑!”
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拿着一柄木头手枪,神气活现地冲着姚跃敬了个礼。
“哎呦,这是谁家的小泥猴!”
姚跃停下自行车,摸摸孩子脑袋,这群娃娃也不知道在哪个泥塘打过滚儿,满身的泥灰,抓过来前後拍打一遍,然後从口袋摸出一把水果糖,全都给孩子们散了,“等着吧,回去都得挨扫帚疙瘩。”
这孩子是姚飞和水敏云的儿子水东明,她的侄子,今年七岁了,他们结婚三年才有了这个孩子,後来一直没生第二个,目前还没上学,是个幸福的学前儿童。
“跃啊,放学了?”槐树下胡大娘笑着跟她打招呼。
说起来,槐树胡同里最能折腾的人,这位老太太肯定是其中之一。
这位路子野得很,不光跟黑市暗中有来往,自己还托词走亲戚往乡下去收鸡蛋丶干果,其他什麽保媒拉纤,怪病偏方,古怪门道特别多,老人精了。
蹦跶这麽些年,胡大娘也没被逮住过一次,可见她为人的滑溜谨慎,更神奇的是,她在附近的口碑还挺不错。
“诶,您乘凉呢?”
姚跃笑着应答,她们以前交易往来不少,风声紧的时候也断掉过,後来因为嫂子生孩子丶水母养身体,需要经常弄些营养品,是她正儿八经的大客户。
胡大娘招招手,拉着她避着人群走到小夹道,做贼一样悄声问道:“你工作定下了没?”
姚跃今年高中毕业,现在高考取消,想上大学只能靠推荐,就算她成绩再好也没用。
没的书读,毕业之後找工作的问题就迫在眉睫了。
姚跃摇摇头。
依照现在的政策,毕业後到街道办登记,等候安排,她现在还没拿到毕业证。
不过四九城现在的待业青年满坑满谷的,想要分配工作绝非易事。
为了一份工作,兄弟姐妹反目的都大有人在。
“心也太大了,人家谁不是提前一两年就开始筹谋了,你呀,抓点紧!”
胡大娘看姚跃还是一副不急不慌的模样,忍不住压低嗓门凑近道:“别忘了,朱家老大可就在街道办!你可长点心,别到头来被逼着下乡!”
工作可太难找了,前几年下乡的知青使尽浑身解数都想要回城,刚毕业的年轻人同样是各显其能地避免下乡,不是前几年了,大家抢着以下乡为荣。
现在就算是一份临时工也能抢破头。
说起来,当初朱家也就得意了一二年,朱大江和他媳妇感情不和,两人动不动就打架,吵架更是家常便饭,他老丈人就不乐意拉拔他了,後来连他老丈人自己也不稳当,更顾不上朱家这边。
这不,朱大江这个赘婿小十年都没往上挪一挪。
不过,就算他只是个办事员,要是想使绊子还真挺容易的。
姚跃点点头没说话,她自认自己没有干农活的天赋,当然不想下乡。
她长处不在这,没必要跟自己较劲。
胡大娘把声音更加压低三分:“新鲜的牛肉,要不要?”
牛肉?哪里来的牛肉,这东西一般可都是生産队的宝贝,不会轻易杀的。
四九城羊肉不少,牛肉却不多,就算有,也都是特供的。
“新鲜的吗?”
“那当然!放心,不是病牛,在坝上拉车,被熊孩子用石头砸惊着了,摔死的!”
这种事可是难遇,四九城的西餐馆当然也有牛排,可他们这种家庭去那里吃就太出格了,她自己倒是能从系统里兑出来解馋,可没法光明正大拿给家里人吃。
胡大娘能卖给她就能卖给别人,胡同里不止一家吃,那就不打眼了。
“行,那您给我多留两斤,给我师傅也弄一份。”
天热肉存不住,要不然还真想多买点,不要票的肉啊,可难得。
“上好的牛腱子肉,还有根牛尾巴,最多能给你匀三斤,这可是看在咱俩好的份儿上!别人我最多给他一斤就了不得了!”
姚跃明白了,看来胡大娘是个牵线的,这牛不是她手里的货。
不过,也行,反正不耽误吃肉。
她摸出钱包把钱一付,嘱咐道:“一块儿送我师傅那就成,我们家人没料理的手艺。”
胡大娘收钱如同闪电,笑得一脸菊花:“放心,我这就去。”
姚跃擡着後车座,把自行车搬进了门。
忽然间车子一轻,侧头一看,竟然是小蒲伸手擡了一把。
“呦,小跃也是大姑娘了啊!”
小蒲拉着车後座不放手,粘腻的眼神从姚跃的脖颈往下看,特别在腰臀之间打转。
姚跃蹙眉,简直像是被癞蛤蟆的舌头舔了一口似的,忒恶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