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1章第六十一章不速之客
“跃啊,回来了!”刚拐进槐树胡同,就有老太太主动招呼她。
姚跃连忙问好:“诶,张奶奶好!”
四九城这边的风俗习惯,亲近的人爱叫单字,长辈会往上加“大”“小”这样的形容,比如大飞丶小跃,这点和南方不一样,南方爱在前面加“阿”,或者在後头加“仔”“丫”,也有的地方爱叫叠字,比如“跃跃”。
各地风俗多有差异,有时候同一个地方,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称呼偏向。
她在胡同里就被叫过“跃”丶“小跃”丶“姚跃”,以前倒是管她叫“跃跃”的居多。
“小跃,又去你师傅家了?”
说话的街坊落足眼力往姚跃手里的提篮里头打量,那双眼睛恨不得自带X光,穿透上头盖的笼布,把里面装的东西看得一清二楚。
现在的人没什麽消遣,既没有下饭综艺下饭神剧,也没有时间杀手短视频,识字的文化人还能读书看报,不识字的就把无处发泄的精力都放在了街坊邻居的八卦上,俗称“嚼舌根”。
有句挺通俗的话形容目前大院邻居的亲密关系:“放个屁一闻都知道你上顿饭吃了什麽”。
俗是俗了点,但实情就是这麽夸张。
真真是,基本上各家都是敞开门过日子,财务状况丶家庭纠纷丶亲戚关系都瞒不住人。
这位街坊就是好奇心过剩,那手都蠢蠢欲动要来揭开笼布。
笼布也叫屉布,蒸面食的时候经常用来垫在蒸格上,避免黏连,一般都是纯棉的纱布,用处很广泛,盖在食物上防止蚊蝇,包裹饭盒保温,盖在提篮上遮挡,这东西以前姚跃都没用过,现在倒是长见识了。
她知道,最近胡同里关于穆老太太的传言挺多,说得很神秘但有板有眼的,反正大家有志一同地认为这是位有来历的,上头有关系的能耐人。
以前这老太太不起眼,现在谁不想凑上去交好?
姚跃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弟子就成了走大运的代表,每回她往家带东西都是占便宜的佐证。
姚跃一笑,顺其自然地把提篮换了个手,仿佛提累了换边拎,非常巧合地避开了犯贱的手。
“是呀,周末去帮我师傅扫扫院子。”
养鸡种菜这些话没必要提,许多人家三四口人住一间屋子,穆老太太独门独户还有半亩地的菜园子,自己要是不留心说了,怕是有些听的人就要留心了。
街坊伸出去的手碰到了姚跃的胳膊,她一扭身,“婶子啊,你别咯吱我啊!”
“呵呵,”图谋失败,这位婶子尴尬一笑,连忙抛出一个消息转移焦点:“你家来客了,你赶紧回去吧!”
来客了?哪里来的客人?
姚跃不解,外公外婆不可能,他们兄妹刚从姥姥家回来。
梁红桥?她不算客人吧?那还有谁?
情况不明,姚跃把手放进篮子里,用饭盒把螃蟹一盖,直接收进了系统里。
等她走到自家门口,就觉得这决定太对了。
两个陌生的年轻人,一男一女,正坐在姚飞房间里,埋头苦吃。
“出门饺子进门面”,桌上摆着的是过水挂面,是四九城待客的吃食。别看挂面普通,现在白面难得,挂面是难得的精粮。
只是没看到姚飞,姚跃脚步一转,往屋子侧面的厨房去了,果然,姚飞握着菜刀哆哆哆地切咸菜呢。
她把篮子往杂物房的檩条上一挂,悄麽声地走到姚飞身边低声问:“谁来了?”
姚飞心不在焉,切着咸菜想着心事,一脸愁容,压根儿就没注意到妹妹回来了,等听到声音,吓了一跳。
姚跃也被他吓了一跳:“哥,哥,您老悠着点啊,咸菜不需要荤腥,您可小心手。”
在四九城长大,也有一个好处,这“您”字张口就来,儿化音自然而然。
饶是一脑袋烦心事儿,姚飞也被妹妹给逗笑了:“行了,别散德性了,家里来客了,看见了没,把咸菜送去,跟人打个招呼。”
在四九城,要是家里来客了,那是大事,家庭成员都得给人见面招呼一回,以前叫“见礼”,老百姓没那麽多讲究,就是表达一下欢迎。
要是自家孩子不敢出头露面,那就是丢人,是端不上台面的举动。
四九城这边都爱落落大方丶妙语如珠的风格,简单来说,就是宝姐姐那一款。
唉,说起来,姚跃本质上就离着八面玲珑十万八千里远,也不敢拉踩人家才气纵横的林妹妹,她自己扒拉扒拉红楼梦里的如云美女,勉强可以和晴雯分在一个类型。
不是自夸美貌值的意思,而是自诩以能力吃饭,不爱溜须,脾气来了领导*7。7。z。l算个屁这方面很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