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秋风吹得梧桐叶沙沙作响。叶君泽望着沈恪,突然笑了:“沈恪,你看,我们的‘烬海’,终于有光了。”沈恪望着他,喉结动了动:“嗯。”阳光漫过床头柜上的桂花,漫过两人交握的手,漫过窗外的海平面——像极了二十年前,他们在月湾沙滩上,呜呜呜病情好转了(tt)月湾的海风裹着咸湿的暖意,吹得落地窗的纱帘轻轻扬起。叶君泽站在画架前,调色盘里的钴蓝色被阳光镀上一层金,像极了二十年前老桂树下那片晃眼的碎金。他转头时,看见沈恪正蹲在地板上,把刚拆封的画具一件件摆进藤编收纳箱——是他设计的海边小屋,连画架的高度都量过,刚好到他抬手就能触及的位置。“阿泽。”沈恪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几分雀跃,“你看这盏灯。”他指了指天花板垂下的玻璃吊灯,灯身是波浪形的,投在墙上的光影像极了翻涌的海浪,“我让林晚按你画的草图做的。”叶君泽放下画笔,走过去摸了摸灯身。玻璃凉丝丝的,却让他想起母亲画室里那盏老台灯——灯罩是亚麻布的,边缘磨得发白,当年他总在灯下画海,母亲坐在藤椅上织毛衣,针脚和海浪的节奏一模一样。“喜欢吗?”沈恪的手指轻轻碰了碰他的手背,“你上次说,想要‘光像海一样会呼吸’的灯。”叶君泽笑了。他当然记得。三个月前在医院,他望着窗外的海发呆,沈恪凑过来时,他随口说了句“要是灯能像海浪那样闪就好了”。没想到沈恪真的记了下来,连灯具厂的师傅都被他磨得直摇头:“沈总,这种定制灯最少三个月,您确定?”“确定。”沈恪当时握着他的手,“阿泽的每一个愿望,都值得等。”------午后的阳光漫过落地窗,在画布上投下一片金斑。叶君泽正画着浪尖上的两只海鸥,沈恪搬了把藤椅坐在他旁边,膝头摊着本旧相册——是从老宅阁楼翻出来的,叶母年轻时的画稿。“这张。”沈恪指着其中一页,“是你娘二十岁画的《潮声》。我找人修复了,水痕都补好了。”叶君泽凑过去。画里的海浪翻涌着,浪花里藏着只振翅的鹤,翅膀尖沾着几点橙红——是他母亲最爱的颜色。他的指尖轻轻抚过画纸,想起昨夜沈恪说的话:“我查过了,你娘当年画这幅画时,正怀着孕。她跟我说‘阿恪,等孩子出生,我要教他画海’。”“阿泽。”沈恪的声音轻得像片羽毛,“你娘的画稿里,有好多没画完的海。我想……”他顿了顿,“我们一起把它画完,好不好?”叶君泽抬头。沈恪的眼里泛着温柔的光,像极了月湾的潮水漫过沙滩。他想起二十年前那个在画廊里盯着他画看的白衬衫男孩,想起去年冬天在医院,沈恪握着他的手说“我陪你等日出”,想起今早沈恪蹲在地板上摆画具时,发梢沾着的桂花瓣——原来所有的“过去”,都成了此刻的“我们”。“好。”叶君泽笑着点头,“就从这只鹤开始。”------傍晚的海边多了几分凉意。叶君泽裹着沈恪的米白针织衫,沿着沙滩散步。他的脚步比从前轻快了许多,沈恪故意落后半步,看着他的影子被夕阳拉得很长,和自己的影子交叠在一起,像两株相互缠绕的海草。“阿泽。”沈恪突然停住脚步,“你看。”他指着远处的礁石,“那片海浪的颜色,像不像你昨天画的《潮声》?”叶君泽抬头。夕阳把海浪染成橘红,浪尖上的泡沫闪着金光,真的和画里的颜色分毫不差。他想起今早调颜料时,沈恪站在旁边,指尖沾了点橘色颜料,在他手背上点了颗小太阳:“这样调,更像海的温度。”“沈恪。”他轻声唤,“你知道吗?医生说我最近的心电图越来越稳了。”沈恪的脚步顿住。他望着叶君泽泛红的耳尖,喉结动了动:“是因为……海?”“是因为你。”叶君泽转身,迎上他的目光,“是因为每天早上能看见你煮的桂花粥,能听见你在画室翻画纸的声音,能……”他的手指轻轻勾住沈恪的小拇指,“能和你一起等日出。”沈恪的眼眶瞬间红了。他想起昨夜在医院,护士说“叶先生的心率从每分钟110降到了85”,想起叶君泽醒过来时,第一句话是“今天的海是什么颜色”;想起今早他蹲在厨房煮粥,叶君泽站在门口笑:“沈总的手艺,比陈阿婆的还香。”“阿泽。”他握住叶君泽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毛衣渗进来,“我每天都数着日子。数你多画了一幅画,数你多走了一段路,数你……”他的声音发颤,“数你多活了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