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祁后来才知道,椰子大学不是椰子大学,而是耶鲁大学。
她从陈奶奶嘴里第一次听到华西楼这个名字。初听时觉得这个名字起得十分草率。
毕竟谁会起一栋楼的名字。
她学校的教学楼也分东南西北楼。西楼是最陈旧的一栋,立在校园偏僻一隅。
旧楼用古朴的砖块堆砌而成,春夏湿润季节,外墙靠根的地方长满了苔藓,绿油油地蔓延向上,和顽劣学生用粉笔画上去的斑驳痕迹交相陪衬,显得更为沧桑。
那栋楼的房间都是废弃的,堆满了学校损坏的桌椅。唯有一楼一间相对较大的教室被改成了图书馆,陈列着地摊上一沓沓收购回来的旧书籍。
连祁对华西楼的印象,就来自学校这栋西侧教学楼。
想象中的他,形象应该也是这样,瘦骨孤伶,沉默寡淡,冷清乏味的。
陈奶奶一个人住,年老孤独需要有人陪。连祁日常反抗小姨一家失败,需要避难所,便总爱往她家跑。
两人一拍即合,过得更像一对亲人。
连祁隔三差五,身上脸上总青一块紫一块。
那些伤,三成是无缘无故挨的,七成是她反抗欺压,被添打留下的。
陈奶奶看不下去,偷偷买药给她涂。边涂边和她念叨,劝她脾气不要那么犟,偶尔服服软。等她儿子回来,就让自己儿子收她做养女,给她送去他们那个大城市读书。
远离那一家子狠心人。
连祁听得多了,期待值逐渐提高。
像生怕她忘了般,愈发频繁地去她家里作陪。
有时候甚至一放学,背着书包,提着水果就钻进陈奶奶家里,到晚上要睡觉时才偷偷回小姨家。
她买各种水果,有葡萄,有水蜜桃,有香蕉,都是老人家能咬得动的。
陈奶奶老问她从哪里来的钱。
连祁说是小姨给的零花钱。从妈妈留下的那笔钱里扣的。
陈奶奶虽然疑惑,但也没多问,只是让她以后别乱花钱,有零花钱就自己存着。
有次连祁回家撞见小姨,后者坐在厨房门口摘菜,唾骂她鬼精怪,年纪小心眼多,看中隔壁住小洋楼快死的老太婆,图谋人财产呢。
连祁没有理她。她知道小姨对这种事是乐见其成的。
毕竟眼不见心不烦,自己死外面她会更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