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老旧的织机在有节奏的嘎吱声中不停地运转。
工人们熟练地操纵着机器,长长的纱线在他们的指尖间穿梭,逐渐编织成一张张地毯。
在车间的一角,设有专门的染色区。
工人们将白色的羊毛放入大型的染缸中,小心翼翼地加入染料,然后用长木棍搅拌,确保每一缕羊毛都均匀染色。
关幼霜看到了,此时的地毯图案还很单一。
面对她的疑问,车间主任解释说:“我们也一直在寻找新元素,但结果总是不尽人意。”
关幼霜问销量怎样,车间主任说:“因为咱这是老厂子,早些年积攒了不少人脉,目前还可以。
“但今年以来,市面上已经有一些从外地进来的地毯,虽说质量不怎么好,但胜在花色复杂,款式也多,还是对咱们的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关幼霜点点头,说对地毯的改良她有一点想法,随即他们来到厂长办公室。
厂家是一位梳着大背头的中年精干人士,他认真地听了关幼霜的建议,说:“加入传统刺绣元素确实是一个好点子。
“但是地毯本身就有厚度,而且因为材质属性,表面也不够光滑,需要非常专业的人才能做。
“专业人才你也知道,本身人力成本就不低,你这个方案怕是难以实现。”
关幼霜说:“您说得对,确实有一部分地毯上是无法添加刺绣的,我的意思是我们可以专门做一个适合刺绣的系列,比如平织地毯或者密度较低的织物,这样更容易穿针引线。
“当然为了不损坏地毯本身,我们也会选择与地毯材质相兼容的线材。”
车间主任说:“厂长,我觉得可以一试,目前市面上的情况你也知道,只会有越来越多的机器产物出现,咱们这种手工地毯,再不尝试创新,难以为继啊。”
“这样吧厂家,如果您信任我的话,您这边提供一张平织地毯的样品给我,一周后,我把加入刺绣的成品给您,如果您满意,咱们再谈合作的事,如果不满意,我照价赔偿您的地毯,怎么样?”
都是命
“平织地毯的样品还有没有?”厂家问车间主任。
“还有几张,但都比较大,是22的尺寸。”
“这个尺寸的可以吗?”厂家问关幼霜。
“可以。”
“好,那你们就跟着老张去拿吧。”
从地毯厂出来,一直没说话的梁玉婷忧心忡忡地说:“幼霜,地毯这么厚,缝隙又这么大,你确定能在上面刺绣吗?”
“当然可以啊,刺绣有那么多针法,咱们选择最合适的就好了。走吧,咱们再去趟百货大楼,把各种针和线都买回去,总有合适的。”
梁玉婷抬起手腕看了下电子表,说:“已经五点了,班车还有半小时发车,咱们今晚不回去吗?”
关幼霜这才想起顾小云,她和梁玉婷不回去没关系,但顾小云明天还要上课。
“走吧,咱们先去水电局,送小云去车站。”
关幼霜站在路边,留意着出租车。
突然,一辆桑塔纳掉了个头,停在了她们旁边。
关幼霜觉得这车有点熟悉,但也没多想。
车窗缓缓摇了下来,穿着军装短袖的顾尓容招了下手,说:“快上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