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随梦文学>天下豪商 > 第1497章 闪电战(第1页)

第1497章 闪电战(第1页)

&esp;&esp;东西两宋使臣的最后通牒递交到大周共和国元首宫的时候,第四次中原大战实际上已经不可避免了。&esp;&esp;因为就在一天前,大周共和国元老院高票通过了新版的《公民法》和《兵役法》。&esp;&esp;现在大周共和国的一亿八千万人都是在平等的公民了,都是共和国的主人——虽然只有一小部分主人有投票权,但是比起之前200多年的不平等,还是进了一大步。&esp;&esp;虽然为了这样的进步,大周的无产阶级要冒着生命危险去当扛枪当兵了。但是大周公民什么时候怕过打仗?&esp;&esp;大周天兵天下无敌的!&esp;&esp;区区两宋,岂堪一击?&esp;&esp;所以对生活不大如意的天津劳动人民中的青壮年男子们来说,作为一个光荣的公民参军打仗,还是让他们向往的。&esp;&esp;他们的命运,也许可以因为这场战争而改变……&esp;&esp;至于元老院的元老们,对于即将到来的战争更是欢欣鼓舞。&esp;&esp;对于这些代表贵族和资产阶级利益的元老们而言,还有比战争更好的事情吗?&esp;&esp;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啊!&esp;&esp;现在到处都是生产过剩,到处都没有需求,大街上都是找不到工作的青壮年。贵族和资本家不仅赚不到什么钱,还得时时刻刻担心出乱子。&esp;&esp;可只要战火一起,这些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esp;&esp;由于过去200多年间不断有新大陆的金银流入,所以大周共和国是不缺资金的。而且大周银行早200多年就有了,金银混合本位的纸币也发行了200多年,而且币值维护的还不错——并不是没有通货膨胀,而是和白银、黄金比价非常稳定。&esp;&esp;所以大周共和国的政府也有发行债券搞财政扩张的办法。不过这个时代的政府对于财政都有一个误区,以为借钱是要还的……&esp;&esp;因此他们不会发行债券用于明显不能产生收益的项目,所以也就很难执行扩张和刺激性的财政政策。&esp;&esp;而吞并东宋本土的战争,显然是一桩可以产生大量收益的开销——东宋的50个合众州都是很有钱的,哪怕维持目前的自治合众政体,每年也能上交上亿的税款给中央政府。&esp;&esp;有了这笔预期收入,大周共和国的财政就能发现至少10亿两的债券!&esp;&esp;10亿两的军费开支出去,那得是多大的需求啊!&esp;&esp;招兵买马,采购军械,建造船只,修筑道路……只要几百万人的军队拉起来,得带动多少内需?&esp;&esp;到时候还怕无产阶级失业,资产阶级破产吗?&esp;&esp;所以元老们一听说东西两宋现在凑在一起,给大周共和国递了最后通牒,那可真是人人欢欣鼓舞啊!&esp;&esp;这可是你们两个傻缺要打仗的!&esp;&esp;我们大周共和国对你们那么好,华夏优先搞了一百多年,就换了这个?&esp;&esp;东宋、西宋两个没良心的货还留着干嘛?干脆灭掉算了!&esp;&esp;以后就是大周共和国一统天下了!&esp;&esp;“宣战!宣战!宣战……”&esp;&esp;武元龙一走进元老院的议事大厅,耳边就响起了元老们的呼喊声音。&esp;&esp;武元龙大步走上了主席台。元老院的次席元老手里拿着根棒槌,冲着一面铜锣就是一棒槌。&esp;&esp;“哐……”&esp;&esp;一声刺耳的锣声,元老们立时安静下来了。&esp;&esp;次席元老这是才大声道:“请元首讲话。”&esp;&esp;所谓的次席元老其实就是元老院的议长,而元老院的首席就是元首武元龙本人了。&esp;&esp;不过大周共和国的执政府并不是“责任型”的,也就是说只有元首一人拥有元老身份,其余的内阁成员都不是元老。&esp;&esp;武元龙冲着次席元老点了点头,然后冲着议事大厅内的元老们微微欠了下身,开口道:“元老诸君,礼部刚刚收到东、西两宋使臣递交的最后通牒!通牒要求我国立即开放美洲鸟粪的出口,同时放弃即将完工的十艘‘海王’级战列舰。&esp;&esp;这样的要求,是对我大周共和国之严重冒犯!因此最后通牒已经被本元首所拒绝!”&esp;&esp;在华夏世界群雄并立200多年后,大一统时代的中央王朝体制已经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则是国际体制。&esp;&esp;虽然华夏三大豪强各自拥有的土地人口,都远远超过之前的大宋。但是谁也不会将自己视为高不可攀的天朝上国了。&esp;&esp;所以一套列国外交的规则,就慢慢建立并且完善起来了。&esp;&esp;根据这套规则,拒绝最后通牒就等于选择战争!&esp;&esp;通常的惯例是拒绝最后通牒的3天后,两国就会处于全面敌对的状态了。&esp;&esp;所以在武元龙拒绝通牒的同时,他已经向兵部和海军部,下达了36个时辰后进入战争状态的命令。&esp;&esp;武元龙目光炯炯的看着大厅内表情激动的元老们,深吸口气道:“元老诸君,共和国不喜战,但绝不惧战,更不会不战而降!&esp;&esp;哪怕东西两宋联合起来,一亿八千万共和国公民也不会屈服!&esp;&esp;作为元首,本人恳请元老诸君授权执政府宣布实行战时法令。共和国从现在起,进入战时体制,直到我们敌人被完全打败……&esp;&esp;共和国万岁!共和国万胜!”&esp;&esp;“共和国万岁……”&esp;&esp;元老们全都欢呼起来了,仿佛他们不是要投票开战,而是已经赢得了胜利一般。&esp;&esp;武元龙看着欢呼的元老们,心中那是说不出来的畅快啊。&esp;&esp;他这个元首在元老院演说的时候总让人怼,起哄的永远比欢呼的多。民间对他的评价也不高,总说他的元首干得不行,是有史以来最差的。&esp;&esp;如今天这样人人欢呼的场面,大概只有在镰仓搞竞选活动时才能看到。&esp;&esp;国家进入战时状态的消息,在第一时间就传遍了天津市。大周共和国的首善之地,顿时就陷入了一片狂热。&esp;&esp;大周和东宋这两个已经跨入工业革命门槛的国家,对于即将到来的漫长战争,都没有表现出多少恐惧。&esp;&esp;因为这两个国家虽然在机器工业的时代到来后,都遭受了经济过剩的困扰。但是生产力的确在飞跃!这一代的大周、东宋的劳动人民创造的财富是他们的前辈无法想象的。&esp;&esp;生产力的飞跃也让两国人民产生了这样的错觉:他们是无所不能的!自然可以战胜一切敌人!&esp;&esp;而最先意识到将有一场漫长而且残酷的战争需要应对的,却是一直以来都以好战面目示人的西宋的“华山派参谋”们。&esp;&esp;当大周共和国拒绝最后通牒,并且进入战争状态的消息传到华清城(隶属于长安府)的枢密院时,得到的回应却是凝重到极点的气氛。&esp;&esp;“要打仗了……”&esp;&esp;“周国这次反应真快啊!”&esp;&esp;“他们准备好了?”&esp;&esp;“唉,他们有热水器(蒸汽机),有新大陆,有金山银山,有一亿八千万人口,还有共和制度……”&esp;&esp;“是啊,他们发展快啊……”&esp;&esp;西宋现在已经出现了比价显著的阶级固化,寒门武士很难爬到高位,也不大可能进入枢密院这种衙门了。&esp;&esp;所以枢密院里面的机宜都是各家豪门的精英子弟,多半都有在大周共和国留学或任职的经历。&esp;&esp;个个都是知周派。而且在周国的时候,他们也能知道许多东宋的情况。所以都知道大周、东宋这二十年那可真叫一个翻天覆地啊!&esp;&esp;这两个国家本来就富强,现在又是一轮工业革命,真是富强的不像话了。&esp;&esp;反观西宋,只能用死气沉沉来形容。这200多年来也没啥大变化……哦,变化也是有的,变得比200年前还不如了!&esp;&esp;200年前西宋社会至少还比较公平,可以凭本事打靶取士,还可以从军立功获得土地。&esp;&esp;可是现在,西宋却变成了一个被豪门军贵垄断的国家。别说中下层百姓没有什么希望,就连普通军户、枪大夫也没出头之日。&esp;&esp;而一小部分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豪门军贵子弟,一样看不到希望。不是对自己的前途不报希望,而是看不到西宋这个国家的希望。&esp;&esp;这个国家贫穷、落后、保守、愚昧,到处都是让人窒息的停滞,社会充满了不公,完全看不到任何前途。&esp;&esp;而且也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