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怎么了?潘十八她怎么啦?”&esp;&esp;看到父亲吞吞吐吐,武好古有点着急了。&esp;&esp;现在可是缺医少药的北宋,一点小毛病就能要人命的。潘巧莲虽然身体一直不错,在武好古的记忆中好像她就没生过病。可是也保不齐就来一场大的……&esp;&esp;“是不是病了?”武好古追问。&esp;&esp;“没,没有。”看着儿子一副焦急的模样,武诚之叹了口气,“她没病,只是……”&esp;&esp;“到底出了甚事情?”武好古看父亲吞吞吐吐的,心里更加着急,连声的追问,“您倒是说呀!”&esp;&esp;武诚之又是一叹,说道:“只是有个传闻,说是……说是端王殿下很可能相中了潘十八,要娶她做妃子了!”&esp;&esp;“甚?”武好古眨了眨眼,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esp;&esp;“端王殿下可能看上潘十八了!”&esp;&esp;“不可能!”武好古连忙摇头,“这不可能……爹爹,这是谣传!”&esp;&esp;当然不可能了!武好古看过《宋史徽宗本纪》的,宋徽宗的五个皇后里面就没有姓潘的。而且宋徽宗,不,应该是端王赵佶现在还没婚配呢,要娶的应该是、书法、诗词、绘画、音乐上的造诣,全都达到了大家的水准。&esp;&esp;也许绘画还不如武好古、李公麟,文章诗词也不如苏东坡,音乐比刘铣、吴良辅也稍逊一些,书法可能也比不上四大家(苏黄米蔡),骑马射箭肯定也不如禁军里面的高手。&esp;&esp;不过,别人能在诸多才艺中精通一门就很了不起了,可是这位大王是样样精通的全才。而且端王殿下今年可只有十六岁,再过个十年,他的各项才艺还不是稳稳能居天下第一?&esp;&esp;若是端王做了官家,多半也能做到古今帝王第一人吧?&esp;&esp;春兰替端王擦完上身时,突然想到了端王成为官家的可能,哦,不是可能,几乎是必然了。&esp;&esp;因为宫中的姐妹们传出消息:官家这些日子白天为西北战事操劳,晚上又要为子嗣传承而努力,身体骨是一日不如一日了……&esp;&esp;“大王,刘大官求见。”&esp;&esp;就在端王着急在两个宫女伺候下,刚刚穿好袍褂,戴上幞头的时候,刚刚陪他蹴鞠的高俅的声音就在亭子外面响了起来。&esp;&esp;刘大官就是刘有方,自从将两幅《潘巧莲写真图》(分别是米友仁和武好古画的)献给端王之后,他就成了端王府的常客,还会时常送来一些名家字画和古玩珍品。&esp;&esp;“好的,叫他去品逸轩等候。”&esp;&esp;端王赵佶吩咐了一声,就和春兰一起出了亭子,向建在后花园中的品逸轩走去。品逸轩其实是个三层高的楼阁,一层和二层是用存放赵佶收藏的文玩和书画,三层则是赵佶画画练字的地方。就在品逸轩三层靠西的一面墙壁上,赫然挂着两幅《潘巧莲写真图》。&esp;&esp;只是这两幅《潘巧莲写真图》上的潘巧莲,却是完全不同的打扮和气质,一个是仿佛正在和情郎相会的美少女,眉目神色中流出的都是浓浓爱意。另一个则是位俊俏精致的小郎君,一身月白儒服,头顶东坡巾,手持一把合起来的折扇,看上去飘逸潇洒。&esp;&esp;两幅《潘巧莲写真图》都是形神兼备的精品,两幅画上的潘巧莲五官精致写实,表情生动自然,身形比例协调,衣着飘逸盎然,画面色彩鲜艳明快。如果说赵佶的作品还有什么不足,便是潘巧莲的手部、毛发和眼瞳等细节部分的处理还不太到位。&esp;&esp;不过只是靠临摹《潘巧莲写真图》和《醉罗汉图》,就能将画技提高到这种程度,这赵佶的绘画天赋之高,也的确到了让人震惊的地步了。&esp;&esp;“如何?孤王的这幅《潘巧莲写真图》能和武好古的相比吗?”&esp;&esp;听见推门的声音和脚本轻响,正抱着胳膊在看画的赵佶也不回头,开口就询问了起来。&esp;&esp;来人正是高俅和刘有方。&esp;&esp;“能,”回答问题的是刘有方,“精细部分还差一些,不过大王只要能多临摹一些武好古的画,就一定能超过他了。”&esp;&esp;一旁的高俅听了这话,眉头不禁一皱。&esp;&esp;刘有方说得不错,以端王赵佶的天赋,要达到武好古的那幅《潘巧莲写真图》的水准,根本不用拜师,多多临摹即可了。&esp;&esp;“大王,太后叫老奴给您又拿了幅武好古的画儿来。”&esp;&esp;说着话儿,刘有方就将一幅《毗沙门天图》轻轻展开在了端王赵佶背后的书桌上面。&esp;&esp;赵佶转过身,扫了眼书桌上的画儿,笑了笑道:“画得不错,不过却不如那幅《潘巧莲写真图》。”&esp;&esp;武好古画潘巧莲是投入真情的,自然是精品中的精品了。而《毗沙门天图》则是信手画来,随意发挥。&esp;&esp;“这画先放在孤王这里,”赵佶道,“待孤临摹上几本……对了,那武好古可回开封府了?”&esp;&esp;“回了,”刘有方说,“昨日方回。”&esp;&esp;“好!”端王赵佶笑了笑,“待孤王摹好了这本《毗沙门天图》便去邀斗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