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随梦文学>为耶耶李世民种田开挂 > 5056(第7页)

5056(第7页)

杜尚食轻车熟路,从兕子这里请教了几个食方,便忙活着为立政殿制一桌家宴。

“三殿下明年就要前往封地,陛下与皇后娘娘不舍,这段日子怕是常会召进宫中。殿下喜用嫩一些荤食,这柠檬手撕鸡、大盘鸡都别做老了。”

杜尚食一边叮咛催促,官署后厨内一边忙碌,不多时,就将一桌子新鲜的家常宴饮都做好了。

手撕鸡里头用上南山摘来的新柠檬,小米辣,没有一点腥味儿,吃着酸辣爽口,夏日里用开胃极了;

大盘鸡端上桌还在咕嘟咕嘟冒泡,里头鸡肉嫩滑,土豆软糯,捞着鲜辣十足,再来一条吸饱了汤汁的汤饼,简直就是味蕾大满足。

李二陛下用着这一桌或没见过,或偶有尝试的菜色,再瞧瞧围坐桌前的妻子儿女,心中已然十分知足。

就连青雀也难得温情片刻,对着兕子自罚了三杯。

“先前那些流言,是三兄没能管束好身边人。如今该罚的都罚了,你还像从前一样做事,不用怕。”

一旁的李承乾握了握拳,歉意地看一眼兕子,并未起身。

兕子也不在意,笑着痛饮一碗牛乳,大度道:“青雀如今总算有个兄长的样子啦,阿耶阿娘,我好欣慰呀!”

李二陛下:“……”

长孙皇后:“……”

……

不知不觉迈入夏秋之交。

兕子的水稻平稳渡过开花期,灌浆长出饱满的谷粒了。

到这个时期,稻谷的叶子逐渐变黄凋零,水分明显下降,稻壳摸上去也干燥而硬实,收获在望。

宋管事比兕子还要紧张,每日里都要去稻田查看三五次,闹得庄户们都跟着警醒起来。

直到这八月彻底忙出去了,整个南山才算是放松下来。

大唐原有水稻的稻种内,最优质高产的当属江南稻。

李二陛下派人搜寻人才时,便留意叫各州县打听,谁家有亩产奇高的水稻,都取了稻种送交长安。

此番,这些优质的稻种果然派上了用场。

大唐目前最好的稻种,与万界庄园的杂交稻结合,竟真的跨越时空,孕育出了更好的留种。

这比兕子费心思兑换来的良种,还要神奇千百倍。

就好像看到了一颗成熟的果子砸落在地,在它彻底腐烂之前,新的种子已从烂果中脱出,钻入泥土中,扎根生芽。

此刻起,它们真正在大唐这片土地生了根;

再不用怕,会随时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了。

第54章54功封凌烟阁。

仲秋时节,职方郎中陈大德出使高丽(高氏高丽)归来。

李二陛下拉着陈大德促膝长谈,详细地问询高丽城邑状况,百姓富庶程度,乃至于一国军力等问题。

陈大德恭谨作答,又补了一句:“听闻高昌被我大唐覆灭,高丽王甚为恐惧。”

李二陛下浅笑:“从前,高丽不过是汉武帝所置四郡罢了,我大唐如若水陆并取,攻下高丽并不难办。只不过,太行以东各州县疲软,朕才一直没有行动。”

陈大德心中剧震,伏地道:“微臣听闻,陛下有意东封泰山,莫不是为了……”

李世民赞许地瞅一眼陈大德,摆摆手叫他起身。

不错,他的确有借着东封,攻下高丽之意。

只可惜,先前东宫犯错者众多,得了个“不治宫室,妨害农功”之罪。太史令薛颐便借此阐明:

“陛下,星孛于太微,未可东封呐。”

东封之事就这么被搁置了,李世民虽然还惦记着高丽,到底也只能暂且放下。

今年能叫他欢喜的事情不多,几乎都与兕子有关。

水稻大丰收之后,相继又迎来各地玉米、土豆和番薯的收获,长安斗粟竟因此一路直降,只需三、四钱;

此乃帝王一喜。

因陇右道等地屯兵屯粮,近年愈发强盛,北边那些个手下败将也还乖顺,边境一整年都平安无虞。

此乃帝王二喜。

唯一叫李世民有些忧虑的,便只是京中一些现象的预兆。

治下安然无虞,时日久了,则骄侈易生。

这一两年间,他去拜访李靖,亦或是去兕子的南山皇庄,总能在路上看到些不一样的变化。

小商小贩手头富裕了,愿意舍得花钱置办采买,丰衣足食,这是叫人欣慰的好事;

可与之相伴而来的,还有富户、朝廷要员逐渐奢靡成风的恶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