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龄为在场的三位客人递烟,自己也点了一根抽上,这个举动让常凯申眉头微皱。她却不以为意,问道:“美国人对中国的抗日有什么看法?”迈克·考尔斯说:“多亏了周先生和胡适先生在美国的宣传,美国人民对中国抗战报以同情和支持的态度。”“我是问美国的官员和商人,他们有什么看法?”宋美龄道。威尔基笑道:“商人只在乎利益,而官员则为选票服务。”宋美龄道:“也就是说,美国的官员和商人并不在乎中国抗战,只在乎他们的利益是否受损?”“是的,大部分美国官员和商人,对亚洲的战事并不关心,他们的着眼点在欧洲,”威尔基笑着说,“蒋夫人如果想改变这种现状,我认为你应该亲自前往美国,以中国找周赫煊帮忙的那个郭仲隗彻底爆发,在国民参政会上拿出榆树皮、观音土、雁粪等灾民所吃的食物,又哭又骂又哀求,终于把事情闹大了。老蒋连续向河南拨发了三次赈灾款,但贪墨克扣现象太严重,地方官员依旧捂着灾情不上报,灾情依旧在持续并且不断扩大。到了1943年,河南大灾荒登上了《时代》周刊,这让正在美国访问的宋美龄羞怒交加,河南的救灾行动才真正步入正轨。周赫煊叹气道:“委员长,你被李培基骗了。”“他还没有那个胆子!”常凯申说。周赫煊道:“就是因为他胆子小,才会骗你的,你回忆一下他是在什么情况下给你汇报灾情的?”常凯申立即陷入了回忆,表情有些阴沉不定。从1942年夏天开始,常凯申就下令打土豪征粮食。他对那些大地主也是深恶痛绝的,认为不管是征兵还是征粮,大多数仍旧是贫寒人家居多。而富绅地主反而设法躲避,串联保甲长不肯应征。于是老蒋在西安军事会议上,不断强调要对富绅地主加大控制力度,同时把河南军粮问题列为重要讨论议题,顺便把征粮不利的河南省主席李培基臭骂一顿。李培基胆子小,害怕被摘掉乌纱帽。本来想上报灾情的他,在受到老蒋斥责后,立即矢口否认河南有大灾,并保证足额完成河南的征粮任务。正因如此,河南的军事将领和富绅虽然不断报灾,但都被常凯申认为是小题大做,甚至有借机躲避征粮的嫌疑。毕竟这年头的中国年年有灾,哪年没有反而是个稀罕事儿。接着又是多家报纸开始报道灾情,常凯申也意识到可能真有灾,但并不认为是大灾。他还找了何应钦问询情况,何应钦又联系省主席李培基,李培基从头到尾都在否认,而且继续保证完成征粮任务。这里咱们必须为常凯申洗一洗了,后世说政府不救灾还征粮,大都引用自冯玉祥的回忆:“河南大旱饿死人无数,就在这样惨痛之下,常凯申还叫河南征粮。河南主席没有办法,向常凯申说:‘旱灾太厉害。’常凯申把桌子一拍,就大骂起来:‘一点廉耻都没有,一点人格都没有,就是胡造谣言。我知道河南全省都是好收成,而你偏说有旱灾!”冯玉祥这段话纯属胡说八道,而且是在倒向共党后说的,属于政治正确。河南省主席李培基不但没说“旱灾太厉害”,反而是瞒报灾情最积极那个,也是征粮征得最积极那个,一切只为完成老蒋布置的任务。老蒋这次是真被地方官员给骗了,或者说他宁愿相信河南收成很好,对将领和士绅上报的灾情选择性忽视。周赫煊说:“《大公报》记者从河南发回来的详细灾情,已经快寄回重庆了。从他们的电报内容来看,今年河南灾荒可能并不亚于36年的四川大灾,而且受战事影响,危害比四川大灾更严重。河南的征粮任务必须马上停止,否则还可能影响到中原战局。”“你尽快把记者从河南发回来的消息汇总给我,《大公报》明天可以复刊,但暂时不准报道灾况。”常凯申说完就把周赫煊打发走,然后又立即打电话叫来何应钦,劈头盖脸骂了一顿说:“马上派专员去河南调查,不得有半点延误和瞒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