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时候,如果竹篮打水一场空呢?”林小堂问。
所谓竹篮打水一场空,无非是最后和洛克走不到一起,也错失了今天拿两百万机会。
林二玉何尝不明白,只是她没细想过。
这些决定,她的身体比她的内心更加诚实。
先去做吧。
“谋事在天,成事在人。总得折腾一番,我才认命。”林二玉无奈地笑笑,“你看,我就说我不是一个能安分待在厂里工作的人,还得是去外面跑生意才得劲。”
对于林二玉的决定,林小堂举双手赞成。
“二姐,我支持你!”
不折腾哪能暴富,越折腾越红火!
“那你决定要去做哪门子生意了吗?”
林小堂一句话将林二玉的热情浇灭,“暂时还没有。不过我听说温州那边有人在年前拿了营业执照,说明现在政策宽松了些,起码我不用像以前那样偷偷摸摸去卖东西,这是个好兆头。”
只要环境宽松,干什么都好。
林二玉对此充满信心。
“那二姐,我有个建议,你愿不愿意听一下?”
林小堂开始给她出主意,“你想想看,现在大家穿的衣服都太单调了,款式也老旧,一点都不洋气,我觉得二姐你可以开一间制衣厂,弄一些新鲜的款式,肯定非常有市场。”
道理都懂,但是……
“我去哪儿弄新鲜款式?我又不是设计师。”林二玉犯难。
她不是没想过去做制衣厂,毕竟她在纺织厂里干了这么久,多少也有点原料渠道,去开制衣厂再合适不过。
可是制衣厂要自己设计款式,她又不会,也没那个嗅觉判断大家喜欢穿什么,不喜欢穿什么,万一制衣的款式销售不出去,那不全砸手上么。
“二姐,你忘了大嫂了吗?”林小堂提醒她,“大嫂现在可是在港城啊。”
港城那些人穿得多时尚啊,让大嫂在港城随便搜集一下时髦的衣服款式,制了样,就可以拿到羊城来加工。
这么一来,还愁没有销量?
林小堂宽慰道:“放心吧,港城那边比咱们发展得早,在他们那里流行的东西,放到咱们这里,也能流行起来,我觉得这是个顶好的机会,二姐你直接和大嫂携手,一定能把制衣厂做好。”
而且港城那边的制衣厂人工比较贵,估计不少制衣厂都在趁着内地改革开放的机会,想要来内地寻找降低人工成本的加工替代厂。
大嫂还可以做个中间人,到时候和港城那边的制衣厂合作,分些订单过来,光这一项估计也能养活制衣厂。
林小堂一股脑将心中想法道出,林二玉越听越觉得有搞头。
“这简直是万无一失的好法子,我听着肯定会赚大钱!”
这年头,谁先干谁就先富。
林二玉执行力比较强,当天就与苏厂长言明要辞职的事情,接下来几天,已经开始着手购置厂房,招老师傅,招人工等等。
林小堂不忘叮嘱她,“二姐,你和大嫂那边多沟通沟通,技术工不用那么着急,到时候看看大嫂能不能给港城那边的制衣厂做通工作,介绍专业的技术人员过来。”
港城那边的技术人员显然更靠谱。
林二玉觉得有道理,一想以后免不得要时时和港城那边的大嫂联系,便动了要装家庭电话的念头。
家庭电话比较贵,安装一次很是麻烦。
这年头电话没普及开来,申请安装还得排队呢。
林二玉把这想法和林小堂说了,林小堂举双手赞成。
“装吧装吧,家里有个电话也方便,你想想以后厂子开起来,免不得要四处招揽生意,到时候要联系人,总不能次次都跑去外面电话亭,反正装电话也是早晚的事情,早点装早点享受嘛。”
林小堂的一番话坚定了林二玉装电话的决心。
于是这段时间,林二玉又是忙着开制衣厂的事情,又是忙着装电话之类的各种小事,一天到晚都在外面跑,连回家歇脚的机会都没有。
偶尔回家歇歇脚,还得拿出林小堂给她准备的英文单词表记一记。
想着那次洛克大哥过来,自己一句话也听不懂,这种明明怀揣高超吵架技能却无法施展的憋屈感一直萦绕在林二玉心头。
她得空就要按着林小堂的吩咐,打开放着英文磁带的收音机,跟着听读里面的英语句子。
这忙忙碌碌的日子,恨不得一天当做两天来用。
以至于根本腾不出时间来见洛克。
——
另一边的林小堂在学校也格外忙碌。
她忙碌着找罗主任打探消息。
“罗主任,我想要去外国留学,现在去外国留学的政策是怎样的?”
林小堂不太懂这方面的情况。
现在这个年代,出国留学肯定是不如后世那么方便。乡下人进城都不太容易呢,乡下的孩子来城里读书也是千难万难,几乎不可能的事情,更何况是出国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