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了北镇抚司后,容初弦坐在低调的马车内,悄悄打开车窗,向外看去。
燕都历史厚重,素来是中原北方的中心,街道宽敞而繁华,人流如织。
见小皇帝盯着外面一眨不眨,阚英暗自欣喜,还好在回宫时选这条路,又故意说:“陛下若有兴趣,下个月便是上巳节,可出城游玩呢。”
他不在乎前朝那些事,只想着小皇帝的身体、心情,因此不遗余力地游说。
“这倒不急。”容初弦掩上车窗,问道,“路上有许多读书人,我记得,近日是不是会试?”
阚英回道:“正是,初九是第一场。”
现下是二月二十一,会试已经考完,只待放榜。
一般而言,会试录取的人数及名单,只会在最后写在折子里,上奏给皇帝。唯有殿试,能让小皇帝由着自己喜好点前三甲。
容初弦想到今早的那个梦境,忽然道:“转道去礼部,我想去看看。”
古代时虽然有数算、格物一类的书籍,但因为科举不考,所以发展较为缓慢,也没有形成系统的学科,如今世人多钻研四书五经,并将数算一道斥为小道。
但科技的发展绝少不了数理化啊!
就比如,想要制作烈性炸药,化工基础必不可少,理科思维人才也得一把抓,配套的产业链更得发展齐全。
不仅如此,在改善民生方面,如果不会数据统筹运算,又如何实现点对点的精准扶贫?
再者,因为封建时代的局限性,抑制数理化的发展只会和大洋彼岸的国家拉开距离……如今已有欧洲人千里迢迢来到盛朝传教,容初弦在登基时甚至收到了他们国家的国礼!
一想到曾经历史书上那段屈辱的经历,容初弦的心情逐渐紧张,最后陷入焦灼,一把拉过阚英:“朝中、朝中有没有开设数算科啊?”
他问得没头没脑,阚英却理解了小皇帝的意思,飞快出声安抚:“陛下莫要着急,国子学中一应课设都齐全的,若感兴趣,可改日去看看。”
身为帝王身边的一把手,朝中上下,但凡会被问到的,都能说出一二三来,阚英悉心介绍国子监和科举,终于让容初弦分清了两者之间的不同。
容初弦道:“所以,我想找数理、咳,数算一道的人才,可以不必去礼部,直接去国子监?”
阚英点头:“陛下所言极是。”
好、好吧。
不过既然来都来了,顺路去看看也不错。容初弦对古代国家级别的考试非常感兴趣,探头探脑地想去凑热闹。
礼部贡院内,一应翰林学士整理完试卷,在撕开糊名后,将一个个名字写在奏疏里。
“这几个,今年也是……”一个小官指着几个熟悉的名字,欲言又止,“大人,这已是第九年了。”
按照三年一次的会试计算,他们已经考了三次。
主考官看了一眼几人的籍贯:“时间是久了,挑一个人补在榜尾便是。”
小官应了一声,从中间挑出一份写得最好的。至于其余人,卷纸全都被放在落榜的那一堆,只小心翼翼将这个名字写上。
正整理着,外面忽然通传:“陛下驾到——”
守门的士兵知道里面快结束,正在填榜,才敢叫人通传,若正在判卷,不论是谁都进不来。
主考官揉了揉疲倦的眼睛,他年纪大了,改卷又久,视物昏花,从案上随意抽出一本奏疏,塞在袖中,预备呈给皇帝。
行礼之后,这本写着今年贡士人命的奏疏便从主考官转移到了容初弦手中。
来都来了,就顺便看一眼……
容初弦打开黄色封皮的奏本,上面用端正的台阁体写着考生的姓名、籍贯,但每翻一页,便有人名旁边被画了一个圈。
这些画圈的名字,全都来自西宁府。
“呆子,回神了。”
“宋星苒,你还挺能惹麻烦的,我就走这么一会……”
那问责的语气懒洋洋的,与其说是责怪,不如说是随意的调侃。
我又坐了回去,翻动一页医书,“……不过懂得克制,不失本心,还算有用。”
第260章开始胡说八道
“还算有用”的宋星苒的确很有用,哪怕先前伤成了半身不遂的模样,这会却已经能从卧床上起身了。他神色明灭不定,飞快瞥过四周景色,也不知在这一片简陋的洞府当中躁动个什么劲——很快的,宋星苒安分下来。他闭上眼睛,久未言语,最后长出了一口气。
身影隐没在明珠未曾照到的暗角,宋星苒睁开眼,只是沉默地看着我,像是有某种急切的渴求,只能通过这样的接触来填满。
偏偏一步都不敢再前进。
说完,他又补充了一句,“只是苓和香乃海外之物,非大乾所有,故鲜少有人知道。”
医师这一席话让众人大惊失色,五皇子更是毛骨悚然,回想起往日灰尧咬死那些奴才的情形,他心头涌起一阵后怕。
幸好他平日不喜熏香,否则……
御座上,长嘉帝忙将身侧香囊摘下,扔在桌上。
脸色极为难看。
若非今日这场变故,他或许就在不知情中被那畜生伤了。
长嘉帝随手抄起案间茶盏猛地砸向下方,清脆的碎裂声响起,飞溅的白瓷片划过五皇子侧脸,冒出一道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