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念头刚冒出,贾敬便直觉不对,程一序是怎么肯定,自己一定会知道东市书市这家新开的书肆翰墨轩呢?
贾敬眸光闪了闪,略显犀利的目光射向程一序,“翰墨轩?”
他尾音上扬,似是不知道翰墨轩,又似是惊讶他们于此处碰见。
程一序对上贾敬的目光,缓缓一笑,还未等他开口,旁边的宋子虚便急着解释道:
“培元,就是我昨日与你说的那家书肆,你昨日没和……没去?”
宋子虚说了一半没说出的人,自然是萧淮川,他下意识避讳。
贾敬没说去,也没说没去,他的视线一直落在程一序身上。
见程一序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贾敬的眼皮微不可察的跳了跳。
宋子虚说到昨日的事情,就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起来。
“培元,你是不知道,昨日我们去的时候,凑巧碰见翰墨轩到了一批新书,你猜,是关于什么内容的?”
贾敬抬眸看着宋子虚兴奋的模样,心中有了一丝猜测:
不会是他昨日翻看过的那本《京华策林新纂》吧?
下一瞬,宋子虚从一旁书箱里掏出一本书,证实了贾敬的猜测。
熟悉的封面,熟悉的“佩云斋”落款,正是《京华策林新纂》。
贾敬心中也有了一丝了然,宋子虚、薛琼和程一序在翰墨轩碰见,应当早于自己许久。
“哦?”贾敬一副感兴趣的模样,“这书有什么特别之处?”
说着,贾敬就作势翻开,认真看起了里面的内容。
宋子虚手上动作不停,居然又从书箱里掏出了几本书,依旧是“佩云斋”落款。
“培元,这位佩云斋先生当真厉害了得,这些书编得相当好。”
“嗯。”
薛琼也跟着点头,他们这些精深举业、从科举路上走来的,何人不清楚这几册书的重要?
贾敬动作很快翻看完,也跟着意犹未尽地感慨道:“当真了不起。”
宋子虚:“我昨日就是在看这书时,恰逢程兄,得程兄邀请,我们便寻了间雅间坐下,这一聊就……”
他挠了挠脸,朝程一序看去,程一序莞尔一笑。
贾敬将他们间的互动看在眼里,看来昨晚三人的畅聊还真是话很投机。
薛琼伸手拿过一本,轻声喃喃道:“佩云斋……何许人也?”
贾敬目光瞥向一旁不说话的程一序,刚要准备说什么,就听见一道低沉的声音在身边响起。
“过来。”
几人闻声看去,见方海峰正站在一旁,手指了指他自己面前的桌案。
“方大人。”
四人站至方海峰的桌案前,朝方海峰作揖,眼神则已经偷偷朝书案上那几摞不容忽视的书看去。
方海峰手一伸,将那几摞厚重的书就推到了贾敬他们几人面前,直接发布命令道:
“这些日子,你们就将这些书整理出来吧。”
“不懂得,这屋子里的书都可以自行查看。”
方海峰这话一出,贾敬几人视线又不约而同的朝别的角落看去,是那三位典籍的位置。
他们想要翻看,这些老典籍愿意给他们翻吗?
“看书的时候注意着些。”
方海峰丢下这么一句便起身离开了。
宋子虚张了张嘴,“他、他就这么走了?”
薛琼若有所思地望着昨日脾气最火爆的老典籍,他们同处一个屋檐下,说话不可能听不见。
“看来方大人一切都已经谈妥,那我们便做事吧。”薛琼朝贾敬三人建议道。
贾敬点头,伸手捞过一本书,翻开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原来是各地方收录上来的地方志史料。
程一序边看边道:“这些史料太过零碎,有的也显得不甚考究。”
怪不得方海峰让他们弄不明白的去翻书,想将手上这些地方志史料梳理出来,还真不容易。
贾敬看着桌案上几大摞书册,有些傻眼,他还真没梳理过这些。
薛琼显然家学渊源,他将书册大致分成了四份,“我这是按照地域大致分了一下,我们一个负责一部分,先将……”
待薛琼说完,几人皆没有问题,便拿着属于自己的那部分,回了座位,开始梳理。
这屋子里其余三个角落,同意是安排了差不多的活计,只是那三个角落有三位老典籍当监工,时不时便要弄出些动静来。
相较之下,贾敬这处便要安静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