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随梦文学>在三国争霸的日子[基建] > 3040(第11页)

3040(第11页)

“有此美酒,自是相愿。”

说是美酒,可刘昀知道,这个美酒并不仅仅是表层上的意思。

“荣幸之至。”

说开这件事后,两人再次入座。

这一回,刘昀坐在郭嘉的身边,一人抱着酒,一人抱着茶在那慢饮。

“依奉孝之见,兖州近日之局,将会如森*晚*整*理何演变?”

“这莫非是加入主公帐下的第一个考验?”郭嘉饶有兴趣地反问,比起初见时尚有几分克制的随性,这次,他可以说是将本性展露无疑,“那我可得好好想想——”

说着好好想,实际上把王府库存的酒喝了一杯又一杯。

刘昀也不催促,直到郭嘉喝了三杯,才虚虚盖住他的杯盖。

“此酒度数虽低,却也不宜多饮。”

郭嘉从未听过“度数”一词,但根据语境,他还是一瞬间就明白了刘昀的意思。

他想到陈国的各大酒肆也立下了限饮的规矩,不由失笑。原先郭嘉还以为陈国这是因为近些年战乱,粮食减产而制定的限酒之举,可结合刘昀的这句话,以及他在陈国看到的丰收之景,限酒令显然不是因为囤积粮食,而是为了避免旁人多饮,伤了身。

他从善如流地放下酒盏,回答刘昀的前一个问题。

“兖州刺史刘岱,恐怕命不久矣。”

第36章

兖州的局势并不乐观,内忧加上外患,刘岱败势已显。但是刘昀怎么也没想到,郭嘉一开口就给刘岱定了死刑。

他眸中微动,神色未变:“何以见得?”

郭嘉道:“兖州,四战之地也。北有黑山余部虎视眈眈,东有青州黄巾恣意作乱。光是长驱直入的青州黄巾,就已让刘岱自顾不暇,更遑论兖州西侧与司隶相接,若董卓向东进军,兖州必将首当其冲。”

若能给刘岱一些时间喘息,或许还有转机,但——

“刘岱性仁直,虚己受人,绝不肯龟缩一处,忍气吞声。”

在这种情况下,选择迎难而上的刘岱只有一个结局,战死。

这也正是史书上关于刘岱的结局。

刘昀罕有地沉默了片刻,纷乱的念头逐渐归于一处:“豫州,亦为四战之地。”

这一回,向来落拓不羁的郭嘉收起面上的嬉笑,指尖沾了酒水,在案上划出一道分割线:“若西侧陡生变故……离司隶最近的颍川,必受其害。”

这一番话,绝非无的放矢。

根据史载,董卓退守长安后,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他不仅将雒阳抢光烧光,将它变成废城,让关东义军无法在雒阳驻扎,还派人抢劫离雒阳最近的几个郡县——兖州的陈留郡,豫州的颍川郡,都被董卓的部将大肆劫杀,“杀略男女,所过无复遗类[1]”。两个郡的人几乎都被董卓杀光,只因为这么做能制造人为的真空地带,有利于董卓的自保之策。

如此残暴之举,并非偶然,而是必然。

正是因为对此有所预见,荀彧才会带领族人离开,并劝乡人“宜避祸”。

郭嘉平日里看着像是万事不萦挂于心的样子,实际上既敏锐又通透。

他会同意加入刘昀的阵地,除了权衡利弊,未尝没有记挂颍川的因素。

以陈国多年积蓄的实力,若能让豫州各郡尽入掌控,那颍川是不是……能逃过一劫?

郭嘉抬眸望着刘昀,等他给出一个答案。

刘昀没有卖关子,直截了当地开口:“如今的颍川郡守李通……是我陈国的门人。”

听闻此言,郭嘉轻轻一笑:“北有陈留,西有颍川,要镇守这两个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奉孝,文若,志才在,虽然不易,倒也未尝不可。”

仿若达成某种共识,郭嘉心情舒朗,正要去摸酒壶,却被另一只手中途截住。同时出现的,还有一道幽幽的声音。

“但这酒,仍然不可多饮。”

别想趁机摸酒喝。

郭嘉:“……”

……

董卓带兵退居弘农郡,脸色难看。

他没想到孙坚竟然如此不给脸面,不但拒绝了他的和亲,还当众说出那句轻辱的话。

“孙坚确实有几分本领,当初不过是区区一个佐军,就和我英雄所见略同,如今成为一军的将领,更是风采过人。”

略有几分别扭的用语,分不出这是真心夸赞孙坚的话,还是难掩心中之怨的嘲讽。

相国长史刘艾揣摩着董卓的心思,垂眸不语。他回忆着豫州寄来的那封密信,略作斟酌,对着董卓进言。

“孙坚确实有几分本事,但他如何能比得上相国帐下的李将军与郭将军?更别提相国您了。”

董卓听到这话,脸色转好,但他仍有几分不豫:

“都怪孙坚不识抬举……若能除掉他,还有那两个讨嫌的袁氏遗孽,这天下,何愁不能平定?”

机会。

长史刘艾眼底闪过一丝暗光,他顺着董卓的心意,不着痕迹地夸了他几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