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1年,海湾……苏联解题」
翻译出来的结果大多晦涩难明,还有很多错字别字,如果不是一一对照历史,是根本现不了其实际内容的。
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书中记载的事项和内容也多了起来,有的甚至精确到日期,语言也不再模糊,除了仍有错别字外,内容已经比较清晰了,比如自己前段时间买的这支股票,书里面明确记录了这支股票的涨跌时间和准确价格。
作为一个十岁的少年,当时的李思平并不理解这些内容实际的意义,真正引起他注意的,是他翻译到98年,也就是他所处这个年份时现的「巧合」。
「3月17日,人民比不贬。」
「5月13日,印尼反话。」
「6月25日,长江大水。」
「11月28日,马化腾、张志东,深圳。」
这是当年的事情,他很容易就从报纸上找到了3月17日的政府声明「人民币不贬值」,随后是五月份的印尼反华,现在需要印证的,就是到6月25日,是否会有长江大水了。
接下来他持续的关注着家里的报纸和电视,这异乎寻常的表现引来了继母唐曼青的注意,将这个情况告诉了他的父亲,但是当时父亲并没有当回事,一如既往的忽视了儿子的变化。
6月25日的时候,他在电视上没有看到什么特别的新闻,过了两天,他才看到6月25日的报纸,上面报道着「江苏省沿江潮位自6月25日起全线过警戒水位」,这让他惊呆不已。
等到98年的十一月份,他费了很大的力气,在一份不起眼的小报上找到了马化腾和张志东在深圳成立腾讯公司的新闻。
随后的99年,他先后印证了巴西雷亚尔贬值,曼联三冠王,科索沃撤军,第五套人民币行,大舜号海难……
里面有些符号他没有翻译过来,在学了英语之后,他明白那些数字代表的是英语中的字母顺序,某些词汇用英语表述,说的明显是国外的事情,但李思平英语水平一般,基本也就跳过去了。
一次两次是巧合,三次四次也可能是巧合,如果一直都准确,还会是巧合么?
他真正认识到了自己手中这个东西的价值,是对5月19日股市行情的预测,对两支股票的最高值进行了极其准确的预计。
「5月19日,股指大涨。」
「买入亿安科技,情人节抛。」
2ooo年后的记录更是详细:
「买入浪潮,3月28日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