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丰又问:“我那姓殷的小徒呢?”赵敏叹道:“殷六侠中了少林派的埋伏,便和这位俞三侠一模一样,四肢为大力金刚指折断。死是死不了,要动可也动不得了!”张三丰鉴貌辨色,情知她此言非虚,心头一痛,哇的一声,喷了一口鲜血出来。
赵敏背后众人相顾色喜,知道空相偷袭得手,这位武当高人已受重伤,他们所惧者本来只张三丰一人,此时更是无所忌惮了。
赵敏说道:“晚生有一句良言相劝,不知张真人肯俯听否?”张三丰道:“请说。”赵敏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我蒙古皇帝威加四海,张真人若能效顺,皇上立颁殊封,武当派自当大蒙荣宠,宋大侠等人人无恙,更是不在话下。”
张三丰抬头望着屋梁,冷冷的道:“明教虽然多行不义,胡作非为,却向来和蒙古人作对。是几时投效了朝廷啦?老道倒孤陋寡闻得紧。”
赵敏道:“弃暗投明,自来识时务者为俊杰。少林派自空闻、空智神僧以下,个个投效,尽忠朝廷。本教也不过见大势所趋,追随天下贤豪之后而已,何足奇哉?”
张三丰双目如电,直视赵敏,说道:“元人残暴,多害百姓,方今天下群雄并起,正是为了驱逐胡虏,还我河山。凡我黄帝子孙,无不存着个驱除鞑子之心,这才是大势所趋。老道虽是方外的出家人,却也知大义所在。空闻、空智乃当世神僧,岂能为势力所屈?你这位姑娘何以说话如此颠三倒四?”
赵敏身后突然闪出一条大汉,大声喝道:“兀那老道,言语不知轻重!武当派转眼全灭。你不怕死,难道这山上百余名道人弟子,个个都不怕死么?”这人说话中气充沛,身高膀阔,形相极是威武。
张三丰长声吟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的两句诗,文天祥慷慨就义之时,张三丰年纪尚轻,对这位英雄丞相极是钦仰,后来常叹其时武功未成,否则必当舍命去救他出难,此刻面临生死关头,自然而然的吟了出来。
他顿了一顿,又道:“说来文丞相也不免有所拘执,但求我自丹心一片,管他日后史书如何书写!”望了俞岱岩一眼,心道:“我却盼这套太极拳剑得能流传后世,又何尝不是和文丞相一般,顾全身后之名?其实但教行事无愧天地,何必管他太极拳能不能传,武当派能不能存!”
赵敏白玉般的左手轻轻一挥,那大汉躬身退开。她微微一笑,说道:“张真人既如此固执,暂且不必说了。就请各位一起跟我走罢!”说着站起身来,她身后四个人身形晃动,团团将张三丰围住。这四人一个便是那魁梧大汉,一个鹑衣百结,一个是身形瘦削的和尚,另一个虬髯碧眼,乃西域胡人。
张三丰见这四人的身法或凝重、或飘逸,个个非同小可,心头一惊:“这姑娘手下,怎地竟有如许高手?”眼见若不随她而去,那四人便要出手,张三丰又心想:“敌方高手甚众,这一班人又尽是奸诈无耻、不顾信义之辈。事已至此,最好是能将这姑娘擒了过来,胁迫对方。”他正要出手,却听殿外一声高呼:“朱武连环庄朱长龄,武烈求见张真人。”
屋中众人皆没有料到这时还有人来访,俱是有些愕然。
张三丰倒也听过朱武连环庄的名头,只不过这朱武连环庄地处昆仑,与武当实在没有什么交集,不由想:“不知他们此时来武当有何目的?是友是敌?不过目前的情形已经坏到不能再坏,是敌又有何妨?”他身性豁达,当下向俞岱岩点了点头。
俞岱岩对旁边道童低语一句,那道童便走到门外,高声道:“恭请朱武二位庄主。”
屋中的气氛变的有些微妙。赵敏一时不知这所谓的朱武连环庄是什么来头,便率众站到一边静观其变。
只见门外走进几个人来,当先两个中年男子环目一顾,双双走到张三丰面前,恭敬的弯身行礼,口中说道:“晚辈朱长龄,武烈拜见张真人!”
张三丰连忙还礼:“好说,好说!不知两位庄主大驾光临,未克远迎,还请恕罪!不知两位庄主有何事驾临我武当?”心中却想:“若他们是友非敌,倒要让他们赶紧离开才是,免得被我武当祸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