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京最高处。
有一名刚刚返回此地的年轻道士,登上玉皇城,意态懒散的坐在栏杆上,似笑非笑,望着自己那位师兄。
难得道老二下了一趟人间。
背负仙剑道藏,许是前不久还在天外天斩杀天魔的缘故,这位十四境巅峰修士,浑身散出不少戾气。
数座天下,三教百家,论道心的坚固程度,公认最厉害的,就是青冥天下的道门一脉。
只要是经常跟随余斗斩杀化外天魔,最后还能屡次活着回来的道官,就没一个是道心不够纯粹的。
倘若死在了天外天,自然也算不上道心纯粹。
抵御化外天魔,从来是一份极大的苦差事,与境界修为的关系,有,但不会很大。
最看道心。
所以在青冥天下,白玉京每百年,在对外招收上五境道官,一同镇守天外天之时,都有一番仔细筛选。
类似儒家的君子大考。
那些六亲缘浅,彻底斩断红尘之人,为最好,但凡心头还有挂念,面对化外天魔,就极易被同化,遁入魔障。
此道,余斗为最。
八千载修道,七千年道老二,在这些岁月,余斗最少都有三千年,终日待在天外天。
斩杀天魔不计其数。
所以如果去翻一翻白玉京秘档,便会得知,万年以来,除去道祖以外,功德最多的,就是余斗。
陆沉这个吊儿郎当的,远远比不上。
哪怕是那位大掌教,两人的师兄寇名,也差了不少。
事实如此。
道老二的杀伐果断,不止体现在抵御天魔上,每当返回人间,对于那些犯了规矩的山上神仙,从来是条理分明,触之即死。
没有道理可讲。
这一点,与浩然天下的儒家,是完全相反的。
杀人之前,余斗不会去做一个“追本溯源”,只看当下,哪怕是一位功德在身,被传颂为圣人的修士,犯错就死。
青冥天下,苦余斗久矣。
但要是换一个立场角度,又不尽然,甚至是截然相反。
余斗的规矩,并不只是针对山上人,对于凡夫俗子,是一样的。
道老二这一脉的修士,在青冥十四洲,都设立有监察司,府邸门前,也都会摆放一只天鼓。
山上山下,只要心有冤屈,谁都可以去敲响此鼓,查明事实之后,自有人会去解决。
当地道官解决不了的,上报一洲监察,如果还是不够,那就直通白玉京,余斗亲自背剑下山。
一项铁律。
见了来人。
道老二神色微微不悦,问道:“陆沉,既然从师尊那儿返回,想必已经稳固十四境,那么之后镇守天外天……”
陆沉赶忙打断,摆摆手,直截了当道:“师弟不去。”
余斗转过头,神色不善。
年轻道士扶了扶头顶莲花冠,摇摇头,笑眯眯道:“斩杀化外天魔的这份重担,暂时还是要由师兄来,此次与咱们那位碧霄师叔论道,临行前,师尊向我交代了一件事。”
余斗没说话,不过眼神之中,满是疑问。
陆沉说道:“师尊他老人家说了,既然认可了一名天外来客的身份,既然儒家送出了一座镇剑楼,那么我们白玉京,也不能太过吝啬。”
道老二单手负后,“送什么?”
陆沉拍了拍腰间,余斗循声望去,那里有一枚金黄色养剑葫。
高大道人略微皱眉,“师叔如此大方?之前不是听说,那小子在藕花福地,一直不招他待见吗?”
陆沉颔道:“确实如此,所以这枚养剑葫,并不是师叔赠与,而是我在酒桌上赢来的。”
余斗嗤笑道:“你?”
“这天底下,只论喝酒,谁有本事赢得过碧霄师叔?”
这是实话。
在一桩久远的老黄历上,对于东海老道人,曾有一句在山巅脍炙人口,传颂多年的话。
葫藏五湖之精酿,腹藏四海之波涛,小酌一口,吞尽江河,醉眼一眯,众仙皆倒。
道法尚可争高下,酒量却需拜牛蹄。
不是说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