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岁月,十三境大修士,还有多种叫法,比如散仙、玄仙等等。
至于更高的十四境,寿命暴增数万年,某种意义上,可算寿与天齐,是为天仙矣。
不算远的另一处。
除了那位天幕圣人之外,此地还多了两位读书人,一名北俱芦洲的书院山长,亦是天幕圣贤之一。
另一位满头白,却精神抖擞的老人,名号更是不得了。
南婆娑洲,亚圣一脉,醇儒陈淳安。
三人都没说话,各自相距十几丈,将手中之物抛飞而去,三粒细小光点,蓦然之间,便化作三幅遮天蔽日的山海绘卷。
这处星海,一片蔚蓝。
也是老秀才的合道所在,浩然天下的东部三海。
这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了。
老秀才身为儒家子弟,要是在自家天下合道地利,瓶颈什么的,会很少,毕竟万年以来,儒家规矩,已经渗透到了山上山下。
文圣踩着这些前人所留的事物,不会有什么芥蒂,按部就班,可想而知,要不了多久,文庙就会出现一位最新的十四境。
做完这一切,北俱芦洲的那位圣人率先告辞,他还要继续参加文庙议事。
陈淳安倒是没着急走。
而很快,一位中年模样,双鬓却略微白的读书人,现身此地。
宝瓶洲那位天幕圣人,与陈淳安几乎同时侧身,作揖行礼。
“见过先生。”
“见过礼圣。”
礼圣回了一礼,先是对自己一脉的读书人说道:“施展神通,将老秀才合道三海的画面,完整记录。”
“之后我会带去文庙,在议事途中拿出来。”
圣人没有多问,立即应下。
礼圣转而对陈淳安说道:“你肩头那一双日月,之后或许会借来一用。”
陈淳安点头笑道:“既是礼圣开口,晚辈自然答应,只是不知道,是要做何事?”
礼圣说道:“以日月之光,来照人心鬼蜮。”
陈淳安略微皱眉,沉吟道:“此举会不会有些许不妥?”
小夫子摇摇头,“不做更不妥。”
陈淳安哑然,幽幽一叹。
礼圣忽然说道:“或许我们儒家,一早就做错了,我们总是想着,制定一系列规矩,让山上山下,都能平等相待。”
“我们总是希望,人间事事圆满。”
“男子让着点女子,强者多照顾照顾弱者,君臣和睦,老幼有序,人人皆讲规矩,遵礼仪,同时又不是那种居高临下的姿态,让弱者觉得,强者是在给予善意,而不是施舍……”
“如此,这样的世道,才会慢慢无错,才会逐渐人心向上,少去万千邪路,多出无数正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停顿片刻。
礼圣继续说道:“我们都错了,当然,不是完全错,至少大部分,还是正确的,可这般的治世之道,一旦某处出现裂缝,哪怕只是一丝,就会祸害无穷,绵延千年万年。”
陈淳安轻声问道:“好比宝瓶洲的书简湖?”
小夫子点点头,伸手摊平在身前,从左往右,缓缓抹过。
光阴让道,随之显化一幅镜花水月,上面正是书简湖的宫柳岛。
礼圣转头对那位弟子说道:“这个年轻人,后续在书简湖做了何事,如何做的,也一并记录下来。”
陈淳安不解问道:“礼圣,此举何意?”
礼圣说道:“不耻下问。”
“我们儒家,这么多年来,一直管不好书简湖,那么我就破例,交给这个年轻人去做。”
“他做好了,只需达成一个稍微圆满的结果,那么这个例子,在往后,就作为我们浩然天下,所有读书人晋升君子的大考。”
陈淳安咂了咂嘴。
此举,无异于是读书人在打自己的脸。
礼圣好似在自言自语,问道:“为何我们读书人,人人被枷锁困住,道理与道理打架,一直在作茧自缚?”
“因为我们太追求一个圆满了。”
“我们什么都想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