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随梦文学>她平步青云 > 36 莲藕心(第1页)

36 莲藕心(第1页)

36。莲藕心

“他怎会找到证人?”孟浮冷哼一声,“又是虚张声势,定是跟宋却学的。”

“你的旧人难缠得紧,真是令人五分烦恼。”屏风後,纤细修长的影子动了动,“证人都死了,这你且放心,他无论怎麽做假证都是徒劳。”

“那刺杀徐敬慈呢?”

屏风後的人沉默了许久:“……你的朋友很喜欢这种苦肉计呢。”

孟浮脸色僵了僵,随後不屑地笑了出来:“拙劣。”

“我们不信,皇上也不信,但朝臣会信。”那人语气轻缓,问道,“要把宋却解决了吗?”

孟浮的神色不太自然,他想到了那夜自己失手打伤人的事了。烛光下二人心思各异,为了京城中的诸多利益反目成仇……那时她也在难过吗?

不想杀她,虽然之前见宋却活得那样好总是嫉妒,恨不得拉着她一起去死,可这麽多年的陪伴慰藉不是假的。

偷偷溜出岁音楼去见她一面的心,也不是假的。

“可以。”孟浮在许久的沉默後轻声回道。

对方似乎没想到他能这麽轻松地同意,他揶揄道:“还以为你们的情谊有多深呢,还不是你死我活地算计起来。”

孟浮翻了个白眼:“你懂什麽。”

“还是死人好。”孟浮看着茶水中沉浮的茶叶,面无表情道,“死人不会跟你吵架。”

朝廷重臣遭遇刺杀,放在科考面前,其实算不得大事。但徐敬慈此前的遭遇都被宋却一股脑全报上去了,什麽徐州匪徒丶遭人诬陷……这样一叠加,徐大人终于能在科考期间获得一星半点的关注。

可宋却处在一种“什麽都知道”但被皇上压着“装不知道”的境地当中,直接上表请奏彻查诬告徐敬慈就不太可能了,因为徐敬慈不被允许回京的原因,朝中衆人尚不知晓,请奏一出,那些聪明的人就会猜到皇帝在刻意包庇真正的凶手。

所以这话只能让霍杭来说,这人被秦渊渺拉着上了不少眼药:“陛下,如今徐大人在徐州并不安全,既然疑虑尽消,不如早些让他回来。”

心软不是件好事。秦渊渺整日愁容满面,爱才心切的霍大人关心爱护,不忍白干苦力的傻子郁郁寡欢,大手一挥说这事让我来说,保证你的好朋友择日回京。

于是皇帝顺理成章地将矛头对准了霍杭:“霍爱卿怎麽管起武将的事了?眼看就要殿试,翰林院该忙得很啊。”

霍杭装听不懂:“回陛下,考生入京,应当由兵部出人,加强治安,往年科举,都是徐大人负责,无论是流程还是经验,都比旁人熟悉。更何况今年的科举施行仓促,加上流民未歇丶匪徒未止,万一出现有心人刻意闹事,那岂不是难以应对吗?”

文人说话就是委婉,本该让人以为“兵部没有徐敬慈寸步难行”的话,被他拔高到大局层面,把皇帝都说笑了。

“是该召他回来了,不然……”皇帝的目光有意无意扫过宋却,“不然还得再多吃些苦头。”

宋却垂首,当没看见。

皇帝与宋却心里都跟明镜一样。宋却派人暗杀徐敬慈,嫁祸给谁都行,只需要掂量掂量看谁最不顺眼。皇帝也清楚这件事,因为从多年前第一座佛塔拔地而起的时候丶从徐敬慈接手官位的时候丶从那日山路坎坷,烈日当头,马车与山匪相撞的时候,陆铭的死就被定好了。

蛰伏隐忍的丶霍乱朝纲的丶冷眼旁观的丶一股拼劲往前卯的……就这样一齐当头碰上了。

没想过能这麽快就走到这一步,在宋却的预想中,报仇是一件很需要脑子的事情,倒不是因为事情本身的难度,而是因为她要在这个过程中看清心中雾一样的迷惘後藏着什麽东西。

她很快就找到了。托很多人的福。

跟皇帝撕破脸是迟早的事,他背後的人迟迟不出,自己只能用特殊手段逼着他出来。但谋算全都一览无馀地呈在皇帝面前,皇帝压下去的诸多事情也全都变为呈堂证供摆在宋却面前。二人心照不宣地维持着“装傻”下微妙的平衡,彼此都清楚,若把事情放在台面上讲,谁都难下高台。

不知出于什麽原因,宋却最终还是若有所感地短暂擡了一下头。

她对上皇帝的视线,一瞬间觉得大事不妙,像是有蛇躲在某处杂草丛生的隐蔽处,吐着信子盯着她一样。

“怎麽了?”秦渊渺偷偷凑近,用笏板遮着嘴巴,声音混在朝堂上嘈杂的争吵中,“你脸色不好。”

宋却微不可察地摇了摇头,同样小声说:“霍杭居然真的能为你说话。”

“是挺善良哈。”

宋却无语地看了他一眼:“小心点吧,这个节骨眼上还是别跟任何人攀关系为好。”

秦渊渺愣了愣,尽量面不改色地问道:“又出事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