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孟玄并非口头上关心,而是实际行动中处处为楚泽着想。
这样的情谊让楚澜深深铭记在心,也激发了他的想法。
一日,楚澜特地与孟玄坐下来,提起一件大事。
“孟兄,这些日子,你对我们兄弟的照顾我都记在心里。楚澜无以为报,只能尽力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我想与孟兄合夥,在金陵城开一家楚家食铺的分店。”
孟玄眉头一挑,笑道:“哦?你不是一向说江宁城已经够你忙了,现在想清楚了要在金陵城拓展生意?”
楚澜沉吟了一下,说道:“江宁虽是我们的根基,但金陵是更大的舞台。这里繁华兴盛,人流量大,口味丰富。如果能在这里站稳脚跟,不仅对楚家的品牌是一种推广,对我的弟弟楚泽也多了一重保障。”
孟玄点头认可:“不错。金陵的确是商家必争之地。但这里竞争激烈,名菜名馆林立,你有把握能打开市场吗?”
楚澜笑了笑:“我心中已经有了初步的构想。我打算主打家常菜,走温馨亲民的路线,而非醉云楼和福满楼这种高端酒楼的风格。以我们楚家特制的腊肠丶家传点心和家常菜为招牌,辅以金陵城的特色菜品。定位稍低,但菜品精致,价格适中,让寻常百姓也能一尝美味。”
孟玄听後眼睛一亮:“好主意!金陵城的餐馆虽多,但许多偏贵,普通百姓确实难以消费。如果能做到物美价廉,定能吸引不少人。楚澜,这个计划我支持!”
两人商议了一整夜,从选址到菜品设计,从铺面的装修到人员的安排,都定下了初步方案。
孟玄愿意出资且负责日常管理占五成,而楚澜则负责菜谱和时不时提供新品,占剩下五成。
至于店铺的名字,楚澜想与孟玄一起商量。
孟玄笑着说:“这店就叫‘楚家食铺’,让金陵人都知道,楚家不仅出了个小神童,还出了个大厨子!”
楚澜不好意思地笑了:“既然是合夥,只写楚家食铺,显得我太占孟兄便宜了吧。”
孟玄笑着摆手道:“我不在乎这些虚名,只要是好手艺,是美食,我都欣赏,何况不还有我的份额麽,叫什麽名字又有什麽关系呢。”
孟玄一拍手道:“楚家食铺就很好,听着就像家常菜馆的名字,就要让金陵百姓都尝出家的味道。”
接下来的日子里,两人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金陵城的“楚家食铺”。
从设计到装修,孟玄亲自找了金陵最好的匠人来完成。
而楚澜则埋头开发几款适合金陵城大衆口味的新菜,甚至还把江宁城张屠夫的腊肠新鲜运来作为主打。
很快,一家以“温暖家常,真味食铺”为理念的“楚家食铺”便开始在金陵城引起了不小的关注。
楚澜推出的菜品受到金陵城普通老百姓的欢迎,生意还不错。
店铺的运营方面是孟玄负责的,他家里有许多的仆人专门帮他经营生意,打理这小小的食铺根本不成问题。
style="display:block;text-aliger;"
data-ad-layout="in-article"
data-ad-format="fluid"
data-ad-t="ca-pub-7967022626559531"
data-ad-slot="8824223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