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拱手道:“多谢夫子教导,小泽能有今日的进步,离不开您的用心栽培。至于更好的老师,我细细思虑,一定为他另做打算。”
夫子叹了口气,拍了拍楚澜的肩膀:“这孩子有这样的哥哥,是他的福分。”
回到家後,楚澜将夫子的建议思索了许久。
他看着桌上楚泽留下的作业本,那些工整的字迹和解题思路,处处透着一股与年龄不符的成熟。
“小泽确实有天赋,我也算是没辜负爹娘的期待……”楚澜轻轻叹道。
他为弟弟感到骄傲,但也担忧江宁城的教育水平是否足以承担起弟弟的未来,张夫子的学堂已是江宁城最好的学堂了,如果需要再找好一点的,是否要走出江宁呢。
晚饭时,楚澜特意把夫子的话告诉了楚泽:“小泽,你最近学业进步很大,夫子都说你聪明,将来一定能考取功名。”
楚泽听了,眼睛亮亮的:“哥哥,我一定会好好念书,不会让你失望!”
楚澜揉了揉他的头,语气里带着期许:“哥哥相信你。不过你要记住,不论你将来考得如何,哥哥都为你骄傲。”
说完,他看向坐在一旁的徐婶和刘叔,神色郑重地拜托道:“这段时间我也许还要常常外出,我想给小泽找个更好的师长。楚泽就拜托二位多照看了。”
徐婶爽快地答应:“小澜你放心,我们会照顾好小泽,他这孩子懂事得很!”
刘叔点点头:“你也别太累着自己,小泽有出息是好事,你这当哥哥的做得已经很好了。”
夜深人静,月光透过窗棂洒在楚家的小屋里。
楚澜躺在床上,看着身旁熟睡的楚泽,听着他均匀的呼吸声,心里既柔软又沉重。
楚泽的年纪虽小,却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夫子的称赞,以及李云霆偶尔的指导,都让楚澜深刻意识到,弟弟并非寻常孩童。楚泽的未来,绝不能因为自己的局限而被埋没。
然而,楚澜也清楚,自己虽曾是秀才,却因多年未能参加科举,知识体系早已与当前的考试内容脱节。再加上美食事业的繁忙,根本无法为楚泽提供系统的指导。
想到这里,楚澜叹了口气,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人——孟玄。
孟玄与李云霆同科进士,还是当年的探花郎,学识自然非同一般。虽然孟玄身处金陵,但若是请他帮忙,为楚泽推荐一位博学之士,或许可以为楚泽找到更适合的学院和老师。
想到这里,楚澜再也无法安心躺下。他轻手轻脚地起身披上衣服,点燃油灯,在书案前铺开纸张,拿起毛笔蘸上墨水,开始给孟玄写信。
“孟兄,展信安。近日家中一切如常,腊肠生意在兄长的帮助下,也已打入金陵城,发展顺利。只是家中小弟楚泽,年幼聪慧,学业上已有些超出我能力所及之处。蒙夫子厚爱,赞其为读书苗子,但我深知,若想不辜负此番天赋,需有更博学的名师指引。
金陵城乃人文荟萃之地,孟兄久居其间,必然门路广阔。若能为小弟推荐一位德才兼备的师长,澜必铭感五内。小弟的未来,不敢有丝毫懈怠,故斗胆请孟兄援手。”
写到最後,楚澜沉思片刻,又添上一句:
“兄长一向对澜关怀备至,澜知孟兄事务繁忙,倘若此事为难,请勿勉强,但无论如何,此情澜心中永记。”
写完信後,楚澜将信小心折好装入信封,封口滴上蜡印。
“楚泽的未来,就寄托在这封信里了。”楚澜低声自语,将信放在案上,准备次日一早送到驿站。
这一晚,油灯虽暗,楚澜的心中却点亮了一盏属于未来的明灯,这不仅仅是为楚泽铺路,也是为楚家的未来播下希望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