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万万没有猜到,母亲平日里不声不响的,竟然还想到了走密太妃的路子。
“母亲,怎的哥哥出事时,你没说此事!”
“你哥哥我是指望不上了,这样金贵的关系,还是得靠你啊,宝钗,咱们薛家如今,就靠你了。”
提起薛蟠,薛姨妈的脸上便是万分的後悔莫及,惯子如杀子。
她时到今日,才明白这句话。
不能再让他拖累自己的女儿了。
而宝钗听到母亲这样说,心里也感动不已,她整日在布庄忙里忙外,瞒得过贾家其他人,可瞒不过母亲。
如今母亲把话挑明,倒也给她吃了一颗定心丸。
日後不管哥哥到底能不能立起来,薛家都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宝钗暗暗打定了主意,明日进宫,便请圣上允许自己招婿。
虽然她知道这个想法很冒进,甚至有可能会引起圣上的反感,可她还是要试上一试。
若是连撑起薛家的胆量都没有,又谈何为皇帝做事。
羊毛虽是惠及民生的好物,可对于布庄来说,却触犯了不少人的利益。
试想平明百姓们天冷了不来买棉布,反而去织毛衣,那这些布庄定要把矛头对准自己。
可她不怕。
若没胆子,便不干这票大的了。
既然踏上了这条道,那就是一路走头,披荆斩棘。
黛玉也听说了宝钗明日要进宫的消息。
她已然猜到了,定然是宝钗想办法把羊毛献给了皇上。
此刻她的内心,却是有些恍惚。
再看看这几日自己整理的这些书卷,它们将来也会让自己名扬天下吗?
黛玉其实对现在做的事很纠结。
一方面,以女子之身对科举考试的内容评头论足,若被那些儒生知道了,她会背上一世骂名。
可另一方面,自己与那位明阳先生的书信往来中,对方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个女子。
没错,自那日黛玉从明净书斋回来後,黛玉便以那日在书斋听学的一名举子的名义,寄了一封书信给了明阳先生。
而明阳先生也十分认可自己的观点,甚至还给她回了信。
这给了黛玉莫大的信心。
连明阳先生这样的经世大儒都未曾发觉自己的女子身份,更何况是那些天天之乎者也的读书人。
再说了,就算是真的需要会面,她就女扮男装捏造个身份,也不是不可以啊。
style="display:block;text-aliger;"
data-ad-layout="in-article"
data-ad-format="fluid"
data-ad-t="ca-pub-7967022626559531"
data-ad-slot="8824223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