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随梦文学>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 > 230240(第14页)

230240(第14页)

——不要啊啊啊啊啊啊啊!策划最好有点眼色,不要真的让我们这些倒霉鬼连最后的大结局都不能参与呜呜呜,别逼我跪下来求你!

虽然知道玩家看不到自己,但雁来还是有些心虚地关上了论坛。

没错,她就是打算等游戏里的情况彻底稳定下来,尘埃落定之后,再开启公测来着。

毕竟游戏里的玩家已经够多了。

但是看到云玩家的控诉,她也觉得这样好像是有点残忍。

稍微代入一下,这要是自己的游戏体验,嘶……

回头再看看怎么安排吧,至少大结局还是应该给所有人一点参与感的。

不过现在说这些其实都还太早了,雁来关上面板,从树荫下站起身,继续上马赶路。

今天的她,也依旧在唐蕃边境巡视。

其实西川这一带,才是两国战斗最激烈、最频繁的地方。甚至可以说,两国正式的外交,就是从松赞干布率领二十万大军兵临松州城下,威胁大唐把公主嫁给他开始的。

至于具体是怎么威胁的,《新唐书》里的记载是“公主不至,我且深入”,而在吐蕃的史书中,则是“若不许嫁公主,当亲提五万兵,夺尔唐国,杀尔,夺取公主”。

……感觉两边的春秋笔法都挺厉害的。

直到韦皋镇守西川,不仅打得吐蕃落花流水,还将南诏也重新拉到了大唐这边,边境才算是稍微安定了一些。

所以此刻,雁来行走在这片土地上,仍旧时不时能看到一些战争留下的痕迹,并不比河北之前十室九空、荒村遍地的情况好多少。

也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些,哪怕夏天出行再辛苦,雁来也还是凭借超强的身体素质坚持了下来。

虽然刚才的帖子里,大家都觉得“出事了才着急忙慌拉玩家帮忙”更有代入感,但对雁来而言,那其实是没办法的事。

无论战争如何发展,主动权当然还是握在自己手里比较好。

……

忙忙碌碌之中,时间也过得更快。

元和五年九月,中秋节过后,天气渐渐凉爽下来,轰轰烈烈的晒盐活动也取得了第一阶段的成果,各大产盐区的工艺流程都已改进完成,开始产出食盐,并通过玩家之手运送到各地。

与此同时,各地的盐运衙门,也在玩家和清税司的共同推动下,完成了改革。

第一批食盐上市,不出意外地在百姓之中引发了哄抢。

不少玩家看着这一幕,都不由得心生感慨,“看来抢盐这事,已经被刻进国人的基因里了。”

难怪直到千年之后,每逢有什么天灾人祸,尤其是流行病,超市里都要掀起一股抢购食盐的狂潮,很多人家上一回疫情抢的食盐,到下一次疫情爆发都还没吃完……

不过玩家对此早有准备。

倒不是为了防备百姓哄抢,只是因为第一批的产量有限,为了能让更多的人买到,所以开卖之前就决定要限购——一斤盐,省着点已经能吃上半年了,实在没必要囤太多。

但玩家不知道的是,其实大唐百姓买盐,很少会有直接买一斤的——盐价很贵,一斤盐近百文,对平民百姓之家来说是一笔巨款,没必要都拿来买盐。

现在限购一斤,大家反而都一斤一斤的买了。

一来限购的东西,就总让人想买满额度,二来……玩家卖的盐,定价仅五文一斤。

对玩家来说,这个价格还是有点高了,但在很多大唐百姓眼中,这跟不要钱有什么区别?

因为价格太低,就连素来信誉极佳、已经将大唐许多物价打下来的天兵说以后会一直这么卖,大家都不免将信将疑,当然要趁现在低价的时候多买些。

反正盐放不坏,实在吃不完,还可以拿来腌菜、腌肉。

不过等真的将盐买到手,他们脑海里算计着的那些吃法,反而都消失了。

人群之中,时不时就能听到一阵惊呼声,甚至还有人直接将心头的疑惑问出来,“这真的是盐?”

盐怎么会是这样雪白的、没有半分杂质的模样?

甚至还有人当场捻起一些放入口中,想要尝尝咸淡,然后很快就露出了陶醉的神情,仿佛是在品尝什么美味。

人群之中,雁来看着这一幕,心下不由微微酸涩。

大唐的百姓,是真没吃过什么好东西。

他们平时能买到的盐,不管官盐还是私盐,品质其实都不怎么样,颜色是带着杂质的黄褐色不说,味道也是微苦、微涩的。

但就连那样的盐,大部分人也吃不起。

之前,她将盐价定在五文一斤时,郝主任还问过,“这样合适吗?”

现在雁来觉得,再合适不过了。

甚至五文一斤她都觉得有点贵,好在税收改革之后,百姓手中有了余粮、余钱,能负担得起这个盐价。

不过以后还是要再慢慢想办法降到更低。

毕竟人不能只追求温饱,还得有更多的钱粮去改善生活质量。

雁来规划未来蓝图的时候,清税司和察事院的人都已经快疯了。

这回改革盐税,同样还是老配置,清税司、内卫、察事院和御史台分别出人,组成临时工作小组,前往各地负责具体的工作。

至于玩家,他们是志愿者,没有编制。

本来一切都很顺利,不管是改进工艺流程,还是最终出来的成品,以及根据成品估算出来的总产量,都非常令人满意。

但就当工作小组的人觉得他们这回就是来蹭功劳的,很快就能回去升官时,问题出现了——天兵居然在未经商议的情况下,就将盐价定在了五文一斤上,并且还直接开售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