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随梦文学>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 > 130140(第6页)

130140(第6页)

主要是怕玩家听到“姑姑”这俩字,产生什么奇怪的联想,回头别再磕起CP来,那她真的会想死。

至于称呼的问题,她倒不是很介意。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喊阿姨,会感觉把自己喊老了,但是既然有血缘关系,别说李宁是十六岁,就算是六十岁,她也当得起。

李宁似乎是笑了一下,迅速低下头去,乖乖改口道,“是,表姑。”

“一路辛苦了,先歇着吧。”雁来看了看他那跟李贺不相上下的小身板,又体贴地说。

想想这孩子明年被立为太子,大后年人就无了,其中固然可能有人在搞事情,但他的身体应该也是真的不太行。

不过李宁还是又去拜见了郭昕,这才回了给他准备的房间。

一进门,暖意扑面而来,身上的裘衣就有些穿不住了,随行的内侍连忙上来替他换衣裳。

出门在外,纵是皇子,也要一切从简,所以李宁只带了两个内侍照料起居,其他都是神策军安排的人。

这两人没有跟着去见雁来,一早就被安排过来了,已经将屋子全都检查了一遍,这会儿便都叹道,“宫中和王府里也有地龙,但没有这样暖。”

“听说所有的屋子都一样,连那些百姓住的地方也如此,也不知要耗费多少薪柴。”

“不过也有好处,说是为了烧这暖气,营地里白天黑夜都生着火,所以热水管够,只是要自己去提。要不让神策军的人去提两桶,殿下泡了去去乏?”

李宁微微迟疑,还是摇头道,“罢了,不要劳动他们,你们去提一桶来,省着些用便是。”

两人对视一眼,也没有多劝。殿下一向都是这般谨小慎微,本以为出京了可以松快一些,看来还是不行。

换好衣裳,两个内侍出去了,李宁在屋子里逛了一遍,心下颇为惊奇。

这房间看着既不轩敞,也不奢华,却意外地舒适。

就像那位表姑,本以为安西军的女主会是英姿飒爽、雷厉风行的个性,没想到如此随性。

不过安西军好像整体氛围都很宽松,没有半点军纪严明的样子,天兵更是散漫至极。能带出这样的兵,她也应该是这样的性情。

现下看来,安西军还有恭顺之心,只希望宫中也能再退一步,不要真的起了干戈才好……

怔怔地想了半晌,直到两个内侍打了水回来,李宁才回过神,不由自嘲一笑。

他想这些又有什么用呢?

……

虽说是来犒民,但是使团并未在此停留太久,甚至都没等到后续的物资送到,就催促着雁来等人动身入京。

理由也是现成的,皇帝正望眼欲穿地等着他们呢。

雁来十分爽快地答应了。

有一件事,她没提,俱文珍就像是也忘记了一样——朝廷并未同意让这些百姓进入大唐境内度过新年。

就连让玩家护送百姓还乡的申请,皇帝也是既不答应,也不拒绝,而是直接用使团前来慰劳的事,暂时将之冲淡。

应该是想用拖字诀了。

既然如此,她再说什么也没用,等到了长安,再当面跟皇帝提,看他还怎么敷衍。

启程之前俱文珍还特意来问了她要带多少随行人员,名义上是要提前安排住处,实际上应该是怕她带太多天兵进城。

这也不单是防她,所有的藩镇都是一样待遇。

雁来干脆就只带了五个由玩家充任的亲兵,人数少到俱文珍都有些不敢相信。

他可不知道,雁来已经打定主意要在长安城开复活点了,自然没必要带着那么多人赶路。

从陇州到长安,快马一日夜便可至。

使团走得慢一些,第三日也到了长安城外。

雁来去过一次西安,所以此刻坐在马上,遥望远处那座雄城,情绪也不免有些激荡。

大唐,长安。

如果说玉门关是所有心怀抱负的人想要的功业、是所有远离家国的游子思乡的寄托,那么长安城,就是无数人梦中的精神故乡,是已经镌刻在所有华夏人基因中的追想与眷恋。

有一种说法是,人一生会经历两次死亡,一次是身体的死亡,一次是名字的消亡。

按照这个理论,长安城必然会在所有炎黄子孙的心中永垂不朽。

现在,她就要走进这座梦中的城市了。

雁来没能感慨太久,因为被派来打探消息的使者到了,他们这才知道,皇帝对郭昕和雁来回京之事十分重视,已经命所有年长的皇子带领礼部官员在长安城外迎候。他本人也与文武百官一起,在宫中等待。

如果只是雁来一个人回来,皇帝应该不会搞出那么大的阵仗。

但这不是还有郭昕吗?

这位铁血郡王可不只是在西域名声赫赫,他的事迹也同样在大唐流传。只是以前跟安西断绝往来,所以没人提罢了。自从天兵入城之后,郭昕当年单身出关、以及后来借道回鹘送回消息的事,坊间早就传遍了,连细节都编得有模有样。

而对皇帝和朝廷来说,高调宣传郭昕,肯定比高调宣传雁来要好。

所以功臣能给的待遇都给他加上。

既然有人在等,那就不好再耽搁了,一行人快马加鞭,很快就来到了长安城下。

到这里才发现,沿路等待的不只是皇子和礼部的官员,还有无数民众。而且他们还主动迎出来很远,守候在道路两旁,比之前天兵进城的时候热情的多。

雁来见状,立刻让队伍放慢了速度。

百姓是特意来看他们的,马跑起来满地烟尘,太不友好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