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随梦文学>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 > 120130(第5页)

120130(第5页)

不过皇帝不在意,坊间的议论再多也没用,李氏最终还是被册封为密国夫人。

当时以妾为妻而受封的,也不止是李氏一个。

所以杜佑对此心安理得。

如今十年过去,他位列中书,人望更胜当日,陈年旧事早就已经没人提起,连杜佑自己都快忘记了。

但他知道,以天兵的能耐,要是真有心,把这个案子翻过来也并非不可能。

杜佑不信张五娘这句话是随口一提,但想到要跟天兵对上,他也不免有些头痛。

不过若是陛下也有此心,那事情就容易多了。

巧了,李纯也不觉得这是巧合。

天兵桀骜不驯,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这种事,别人干不出来,他们会干,别人没有胆量,他们有!

之前对天兵有再多的不满,李纯为了大局、为了明君的声誉,都咬着牙忍了,但这一回,他们越界了。

大唐的藩镇再骄横跋扈,也没有谁敢把手伸进他的后宫,就算真有心者,也是向宫中进献美人,这些天兵竟妄图插手妃嫔册封之事,这是要为郭贵妃讨回公道,逼他立后吗?

真是岂有此理!

……

屏风后有两个心虚的人,屏风前也有一个。

听到张五娘那句话,杜宝立刻气急败坏地喊道,“你这贱妇,辱我便罢了,竟还敢中伤我杜氏门风!你在我杜家数年,德容言功皆是平平,既没有生育子嗣,又嫉妒成性,我以七出之条休妻,又有何不可?你却寻死觅活,闹到了公堂之上,我倒要问问,这就是张氏的教养吗?”

心虚的人被戳中之后,总是跳得更高。

何况杜宝不仅自己有以妾为妻的打算,族中也确实有杜佑这样的例证,就更不敢让人说了。

这种事情,不计较便罢了,真追究起来,可谓是后患无穷。

《唐律》规定:“以妾为妻,徒一年半,各还正之。”

虽说事到如今,这规定早就已经变成了一纸空文,也不只是杜氏如此,京中显贵多的是类似的情形。杜佑的风评受到影响,但之后还是官至宰相,李氏的请封也顺利通过,可见连皇帝自己也不在意。

但这种不在意,可以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默契,却不能真的说出口。

《唐律》代表的是大唐的法理,否定《唐律》,就是否定了李唐皇室的正统性与合法性。

尤其是在这个讲究遵守“祖宗成法”的时代,“变法”需要面临的压力,看看刚过去没几年的永贞革新就知道了。

大唐没有“政治正确”这四个字,但这样的意识早已深入人心。像杜宝这样的高门子弟,虽然文不成武不就,没有什么作为,但在这方面也有一种天然的敏感度,意识到张五娘那句话要拉更多人下水,他立刻就被触发了防御模式。

不能让这件事情扩大,尤其不能从自己这里开始扩大,否则……

所以他第一时间就反手将一顶帽子扣了回去,速度之快、语言之熟练,可见这样的训斥与打压,早就不是第一次了。

也许是听得太多,张五娘甚至都已经不会被这种言语刺痛了。

她语气平静,“我为婆婆送终守孝,在三不去之列。”

围观群众一听,又开始对杜宝指指点点。

杜宝也意识到自己刚才的反应太激烈,而且方向完全错了。

张五娘要是能挑出错处,也不至于闹到今天这一步。

这时候提别的都没用,既然张五娘是要告他以妾为妻,他只要承诺绝不会这么做,张五娘的怀疑便没有了根基,此事也能顺利化解。

可他已经答应了家中美妾,等把张五娘赶走了就扶正她,想到回去还要面对她的哭诉,杜宝便有些头痛。

若张五娘只是告他,他说不定就硬抗到底了,但现在已经开始攀扯杜氏,杜宝也不敢让她再发挥下去,脸色变幻半天,最后还是咬着牙道,“既然已经义绝了,从前的事不必再提。我杜宝在此发誓,此生绝不会以妾为妻,如有违背,天人共戮!”

说完瞪着张五娘,一副要吃人的样子,“我的誓言发完了,在场诸人都能见证。那你诬告我,又当如何?”

张五娘淡淡地看了他一眼。

她的目的就是要逼迫杜宝做出这种承诺,但他真的发誓了,她心中也没什么畅快之感。

说到底,是男人先把女人分成了妻、妾、婢、侍,才会有什么以妻为妾,以妾为妻。女人就像是物品一样,任他们随意摆弄。

逼着杜宝发了誓,然后呢?

宠妾不会被扶正,但也就是维持原状罢了,说不定能借此机会某些好处。

而男人是不会缺少妻子的,想必要不了多久,杜氏就会为他求取别的淑女,到时候没了张五娘,又会有李五娘,赵五娘……

想到这里,张五娘忽然发现自己错了。

与其让他们再去祸害别人,倒不如让他把那宠妾扶正。

这一刻,她下意识地将求助的视线投向了唐一。

虽然昨天才认识,但在张五娘心里,她已经是比父母更能让自己依靠、给自己帮助的人了。

唐一朝她微笑着点了点头。

虽然一个字都没说,但张五娘还是得到了莫大的鼓励。她想到杜家令人窒息的环境和氛围,又想到唐一承诺会送她去安西军的地盘上生活,便觉得没什么可以顾忌的了,于是鼓起勇气对郗士美道,“明公,我不想告他了,能撤回吗?”

这句话完全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大堂内外都陷入了短暂的寂静,只能听到“啪啪啪”的声音。

众人顺着声音一看,原来是皇甫油菜在受笞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