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随梦文学>本宫不偏心 > 290300(第9页)

290300(第9页)

她将话题给岔开:“正林的婚事,你心里是个如何章程?也只咱们母女两个,你随意说就好。”

十二格格顿了顿,有些不好意思:“怕额娘说我心气儿高,我既想要个温柔贤淑的,又想要个有本事的,还想要个才华横溢的……”

乌雅秀贞嘴角抽了抽,就按照十二格格这要求,别说事挑个郡王妃了,就是挑选个太子妃,那都绰绰有余。

她反正上年纪了,没这精力,就只摆手:“你既然找了你六嫂帮忙,这事儿你回头只管问你六嫂就是了。”

十二格格有些羞涩:“那什么,还有一条呢,需得正林自己喜欢,我这些年也是见了不少和亲的……像是我,和阿木尔也算是提前见过,汗阿玛当年也有一心为我打算,所以我们夫妻合得来,我做事儿,他自来是十分支持的,我这日子过的也畅快。”

基本上是十二格格想做什么,都能做。

但蒙古也有许多别的和亲的公主,不说别人,就说三格格,三格格当年成亲,也是康熙精挑细选过的,但那会儿康熙年轻,再加上大清境内也是十分不太平,所以这婚事,到底是有些瑕疵——三格格的额驸是有些花心的。

后来朝廷占了上风,三格格就时常回京城来住,一住就是小半年,就是因着和额驸的感情算不上很好。

三格格掌管部落财务,也是很花费了一段时间,又有康熙给撑腰,自己也硬气,带了侍卫嬷嬷不停周旋,这才将蒙古王妃的权利给抓在手里的。

像是十七格格这性子稍微软弱点儿的,哪怕是有十二格格护着,她现下自己也只磕磕绊绊的,并不很能在部落里周旋的开。

更远些,宗室里的格格,十二格格顾不上的,性子更软弱点儿的,别说是抓住蒙古王妃的权利了,竟是连自己的公主府都管不住,还得受府里嬷嬷钳制,连找朝廷求助都不能。这样的,更别说是和夫君和睦了,估计一年到头见面的次数都有限的很。

大清和亲蒙古的公主,多英年早逝,为什么?一来是水土不服,二来是郁结于心。

十二格格是来之后儿媳妇儿来了,不是来找早死鬼来了,若是未来的儿媳能和正林两情相悦,日子顺顺畅畅,那她这部落就能再繁华几十年。

若是这儿媳妇儿和那宗室里的软弱公主一样……部落指不定连朝廷的光都借不上,那别说是繁荣了,能不能保持住现在的地位都是大问题呢。

乌雅秀贞听着十二格格的絮絮叨叨,就皱眉:“那你这要求可就难住我了,我如何会知道正林喜欢什么样的,人家闺女,又会不会喜欢正林这样的呢?”

十二格格顿时就笑起来了:“这就是我来求额娘的事儿来了,我想将正林,留在京城。”

乌雅秀贞顿时挑眉,十二格格笑道:“一来呢,正林这年龄了,也该学学为人处事,驭人之术,平衡之术……”

蒙古距离京城比较远,虽说明面上是附属于朝廷的,但实际上,都是自治,天高皇帝远,蒙古的亲王,就等于是一个部落的统领,土皇帝。说句比较冒犯朝廷的,那一个部落,就拥有一个自己的小朝廷。

正林作为嫡长子,将来必然是要继承阿木尔的爵位的。他跟着阿木尔学,也行,但十二格格是另有打算:“朝廷这些年越发的繁荣,若是正林能在京城停留两年,和朝廷关系越发紧密,将来回了蒙古,朝廷对他也必然是十分开恩。”

有什么好处,就会立马想到正林。

就好比科尔沁,为什么科尔沁会成为蒙古最大,最强盛的一个部落?一个是因为当年找对了支持对象,一个就是因为孝庄太后。

就连太后,也为博尔济吉特氏,带来了许多好处。

可见,朝廷有人,对一个部落来说,那是好处多过坏处的。

正林若是能在朝廷有三五好友,甚至,能和弘晖打好关系,那将来也必然受益无穷。

乌雅秀贞就忍不住叹气:“你啊,可真是……亲额娘。”

也只有做亲额娘的,才会如此为孩子着想了。但这事儿吧,并不是乌雅秀贞说了算的,需得问一问胤禛。

于是等到了中午吃饭时候,慈宁宫就来了人,养心殿里,胤禛也正在和六阿哥十三阿哥说话呢,胤禛最近是在想火耗归公这事儿的,兄弟几个正商量。

慈宁宫来请,那就干脆一起去。

也都不是外人,乌雅秀贞就直接说了:“和你们这些孩子不一样,正林总在蒙古,我一年到头,也才见那么几次,现下他来了京城,我就想着留他两年。一来他这年纪,回去也没有什么正事儿做,倒不如留在京城上个学。二来呢,这婚事呢,你们十二妹妹不好一直留在京城,那人家姑娘想看,总得见见人是不是?”

合情合理。

胤禛率先点头:“额娘说的是,既如此,那就让正林留在京城,十二妹妹若是想念,就回来看看,或者让正林回蒙古一趟,也要不了多长时间,现下这马车,速度也比以往的快,快马加鞭,来回也才一个月。”

马车轮子上自从有了橡胶轮胎,那速度就不是以前的马车能比的了。

胤禛是皇上,胤禛都答应了,六阿哥和十三阿哥也没有反对的意思。再者,六阿哥也高兴呢,亲外甥嘛,人的感情呢,都是离着近了,哪怕是总闹矛盾呢,长辈也觉得感情深厚,毕竟是眼看着长大的嘛。

十二格格又不是外人,那是亲妹妹,若是能帮衬一二,怎么能不答应呢?

十三就赶紧说道:“既如此,不如多召见几个世子,一来对朝廷也有利,让他们学了大清的东西回去,潜移默化。二来呢。的,在京城求学,日后对朝廷也更亲近。”

十七的儿子也不小了,十来岁了,若是能来京城,也挺好的。

胤禛就沉吟了起来,这事儿呢,并不说朝廷下旨让世子们进京读书就完事儿了的。有些部落和朝廷亲近,就像是十二格格,那是巴不得将儿子留在京城呢,反正有亲娘照看呢。但也有些部落,人家和朝廷只能算得上是互相合作的关系,没有那么亲近,那你说要人家儿子进京,这算不算将人当质子呢?人家能愿意吗?

再者说,那么多人到了京城,要住,要吃,要人伺候,还需得关照好了别闯祸,这一系列事儿呢。

但这世上的事儿,但凡有好处,就总要试一试的。十三说的也是很有道理的,一来是文化的潜移默化,二来是部落和朝廷一条心。只冲这两条,朝廷免费给吃喝都愿意。

嗯,不过不能全部白给,胤禛不是那样大方的人。

“可以商量,愿意来的只管来,朝廷负责教学这一块儿,朝廷大儒担任先生。住处也无需担心,国子监可以专门划出来一块儿地方专用……”

吃的索性就不管了,都是半大小子,朝廷管不起……咳,与其将钱给了这些人吃,倒不如节省下来再说说官员出差的差旅费是不是可以稍微提高一些,免得他们走一路,贪污一路,剥削一路。

十三点点头,又将这细节再给补充一下:“得十岁以上,会自己穿衣吃饭,可带一两个人伺候,带三五个侍卫随同,人手不用太多,。否则安置不下。”

至于年龄上限,这个是不用说的,因为朝廷不规定,部落自己心里就有数,年岁大的世子都要成亲了,要掌权了,谁还会情愿来朝廷再上两年学?

六阿哥也补充了些内容,比如说若是有人在京城闹事儿该如何。

这些就不是乌雅秀贞能插上嘴的了,索性她就只听着不开口了。倒是十二格格听的认真,她回头还得仔细和正林说一番呢。

兄弟三个在慈宁宫将这事儿给定下来了,回头就拟定圣旨去了。

正林名正言顺的留在京城,不过他不用去住国子监,十二格格在京城有公主府,再者,正林那可是皇上的亲外甥,又有七格格九格格六阿哥在京城,再如何,也不会让正林一个人去住国子监的,哪怕是一家这一个月,这轮一圈下来也都三四个月了——十三也诚挚的邀请了正林去住呢,十四阿哥虽然没在家,但十四福晋在啊,十四福晋那次子,和正林差不多的年纪,哥儿俩也正好相处。

正林的事情安排好,因为这成亲也不是一两天的事儿,十二格格在蒙古也忙,干脆就先启程返回蒙古去了。

她返回蒙古,是顺便带回这世子进京读书的消息去的——她马车走的慢,朝廷的圣旨是更快些的,但圣旨呢,是公文,正事正办,可没有什么解释的东西。所以还是要十二格格的消息的,可以揣测一下皇上的心思,是看部落不顺眼了,要质子进京,还是看部落很顺眼,有什么赏赐恩典。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