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随梦文学>本宫不偏心 > 220230(第10页)

220230(第10页)

这位陈大人十分勤勉,这样的记录自然是很齐全的。六阿哥就算是要和人家有什么来往,也绝不可能选在翰林院对不对?所以,就绝无什么交情来往了。

“儿臣自然也不赞成这位陈大人的说法,毕竟当年也是他自请修书,现如今却是抱怨自己不得重用,归根结底,也是他自己责任。”六阿哥说道,顿了顿:“儿臣之所以要将这案子暂时压一压,是想着不要引起文人反抗……”

若是连写个诗词都要被砍头,日后这天下,哪儿还有读书人的容身之地?

文字狱这东西,是要不得的。

九阿哥当即笑道:“我想六哥你,肯定是忘记了一件事儿了,这天下,是咱们满人的天下。”

六阿哥嘴角抽了抽:“你的意思是,满人之中,没文人?”

九阿哥那笑容就凝滞在脸上了,满人之中若是没文人,纳兰容若从哪儿来?

“满人绝不会写出这种酸唧唧的诗词的。”十阿哥忽然说了一句,六阿哥根本不屑反驳,连看都没看十阿哥,继续对康熙说道:“虽说朝廷决不能被文人拿捏,但若是文人闹事儿,也是件儿让人头疼的事儿。再者,汗阿玛自来仁慈,若是非得抓着这事儿不放,倒是显得严苛。若是宽宏大量,这事儿轻拿轻放,在文人之中……”

他还没说完,九阿哥就又接茬:“难道汗阿玛如何名声,还要看这些文人的不成?”

六阿哥不吭声了,他觉得九阿哥今儿,实在是有些太着急了。好像一心要陈大人死一样,难不成这位陈大人,还有什么事儿得罪了九阿哥不成?

六阿哥又转头看了一眼八阿哥,八阿哥对上他眼神,笑呵呵说道:“六哥心善,不过,我觉得陈大人这事儿,需得严惩,否则日后谁能借写诗来说些乱七八糟的,岂不是败坏朝廷名声,败坏汗阿玛名声?朝廷这会儿,正应该杀鸡儆猴,日后也才好让那些文人知道,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才能肃清风气,凝聚人心。否则,这等诗词日日传送,怕是要人心涣散,若是民间再对朝廷生出反抗之心,那又该如何是好?”

还得是人家八阿哥,看看,这一张嘴,可就九阿哥那几句话有水平得多了。

六阿哥都有些为八阿哥点赞,正要说什么,七阿哥就开口了:“汗阿玛,儿臣觉得八弟说的不对,若是怕民间议论,人心涣散,那该是宽和才对,否则人人自危,还有什么民心可言?”

十二阿哥赞同七阿哥的:“若是因着这事儿就获罪,长此以往,民间还有谁敢张嘴说话?治民如治水,堵不如疏,还请汗阿玛三思。”

十五阿哥和十六阿哥也是赞成六阿哥的,毕竟这两个,也算是四爷党。

康熙面无表情,听听这个的,听听那个的,顿了顿,只摆手,让六阿哥自己决断。话是如此说,但六阿哥若是决断的不合心意……那六阿哥怕是也要失了差事了,所以等到了下朝,六阿哥就连忙去找胤禛,打算商量商量了。

第224章

胤禛本意也是赞成严惩的,陈大人虽然是醉酒之后写的诗来抱怨,但若非是心中积怨,怎么可能会在放松的时候写出来呢?再者,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先不说这差事是不是你自己求来的,就算不是,那朝廷给你什么差事,难不成还由着你挑三拣四?

总不可能人人去干光鲜亮丽的差事,轻轻松松得了功劳,然后升官加爵吧?

身为车子,忠心为主,忠君忠国,有什么就做什么,这才是你为人臣子的本分。而不是现在这样,只因着没得升迁,就对朝廷诸多抱怨。

这样的人,就是白眼狼,哪怕是现下给了他好处,等日后,他若是再不满,是不是又要抱怨朝廷抱怨皇上了?总轻拿轻放,日后朝廷威严何在?

虽说六阿哥还是觉得,这事儿有些……太当回事儿了,但既然从上到下都支持严惩,最后他索性就往中间调和了一下,陈大人剥夺官职,日后不许再科举出仕,三阿哥酒后有不当言论……这个,是兄长,六阿哥倒是不好处置的,就只好上交给了康熙。

康熙转头就吩咐三阿哥继续关着了,什么时候手里这套书修完了,什么时候再出来。

这样一来,也相当于是将三阿哥夺嫡的希望给断开了——人家都在拼命表现争夺功劳呢,他在屋子里修书呢。等他修完了,说不定大局已定了。

三阿哥肯定是有些不太甘心的,可他那胆量,也不敢到康熙面前说什么,这事儿也就这么定下来了。

此事一出来,康熙接下来就是一系列的动作,先是朝廷发了公告,表明朝廷对于民间诗词的态度——若是再有抱怨朝廷的,就严惩不贷。再就是收拾了几个文人,抓的抓,剥夺功名的剥夺功名。

康熙之所以借这次的事儿整顿读书人,还是因着之前废太子的事儿。废太子胤礽,在文人当中,是有比较高的声望的。虽说现在胤礽已经被圈禁,但文人中还是有不少夸赞胤礽的,想要找途径上折子,给胤礽求情的。

康熙能给胤礽一次机会,却不会给胤礽第二次机会。他是皇上,当断则断,既然是已经不会再给胤礽机会了,自然是要将这些隐患给拔除掉。

因着陈大人并未因这事儿被砍头,康熙那一系列行动也没说抄家灭族,所以这事儿引起的反弹也不算很大。

六阿哥在永和宫说起来这事儿的时候,九格格还点头呢:“有时候这言论方面,确实是需要上一道枷锁的。”

六阿哥顿时惊讶:“你竟是赞同汗阿玛的决定的?我还以为,你该反对呢。”

因为九格格性子自由,自来也是有什么说什么,她不止一次提过,文字狱要不得。所以六阿哥才觉得,九格格该是不会赞同的。却没想到,猜错了。

“我是说过文字狱要不得,言论应该自由。但是,六哥你也得承认,现如今这年代,言论,并非是在民众手里的,而是在读书人手里的,读书人的群体是什么?是有钱,家庭富裕,不是人间疾苦。”

真要是算起来的话,宋朝该算是言论最为自由的年代了,说话的权利,掌握在读书人手里,刑不上大夫,甚至连皇上,都得在士大夫面前让步。

这样形成的社会是什么样的社会呢?

整个国家的财产,集中在士大夫阶层里。人人都说宋代是富藏于民,实际上,是富藏于士大夫。最下层的百姓,日子过的照样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读书人的言论,有好的,也有不好的。

好的,像是清廉为民,那自然该是大大宣扬的。不好的,像是程朱理学,九格格提起来都觉得恶心。

她是有分辨力,知道什么好,什么不好。但百姓们有吗?

百姓听说,裹脚的女子才能嫁到好人家,于是,民间女子多裹脚。

百姓听说,女子无才便是德,于是,民间女子多不识字。

百姓听说……

百姓未开智,听的多了,反而错的多。

当然,这话有点儿扯远了,九格格就一个意思,在民智未开之时,大开言论,并不是一件好事儿。所以,朝廷对这方面,确实是要有个限制。

“我说的有个限制,并非是……不许说话。”九格格说道,六阿哥立马点头:“我知道。”

限制,就是知道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不许说话,就是但凡张嘴,就要获罪。前者,被抓起来就是惩治一番,后者,那就是抄家灭族的大罪。

这其中该是有个度的。

六阿哥就有些沉思起来,这个度,应该在哪儿呢?

“最好是有个律法,明确的规定出来。”九格格说道,六阿哥立马一拍手:“醍醐灌顶,我就说差点儿什么,原来就是这个。多谢九妹妹指点,我这就去乾清宫。”

说完风风火火起身,不等九格格反应过来,人就已经消失在永和宫大门口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