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上都如此,怕是民间百姓日子更不好过。”乌雅秀贞说道:“本宫这缩减出来的份例,就打算让内务府给记一笔账,日后万一……”
真发生了旱灾,那就要赈灾,这钱就要算到赈灾款里面。
现下朝廷既然没发话,乌雅秀贞也不能率先提出旱灾之类的话,不好听,不吉利。
她坦白一说,转头钟粹宫等地方,也都通知了内务府,要缩减份例了。
太子妃那边也不例外,但毓庆宫本来就地方小人口多,这一缩减,毓庆宫的日子就有些捉襟见肘了,太子妃生了孩子,都还只能穿往日里旧衣服。
乌雅秀贞也就不好大张旗鼓的给自家孩子们送大氅了,她悄默默的和章佳氏一起设计了,就自己在宫里,拉着宫人们一起慢慢做。今儿做好一件儿送出去,明天做好一件儿送出去,也不麻烦针线房那边。
这样慢腾腾的,倒也没引起什么注意。
转眼就到了十一月,这天儿呢,和五六月就不同了,五六月是干热,热的人心慌意乱。这十一月就是干冷,那冷风吹在脸上就像是刀子,划拉的人皮肤疼,活像是脸颊下一瞬间就要裂开一样。
人走在外面,都是不愿意张口的,为什么呢?因为一张嘴,那冷风从嘴巴进去,整个人就像是被灌了一桶冰水,从上到下,浑身冷。
乌雅秀贞和章佳氏急赶慢赶,不光是将给孩子们的大氅做好了,连带着太后的,康熙的,都给做好了。
太后的是请安的时候带过去的,康熙的更不用着急了——他真不缺衣服穿。
按理说到了这种天气就该下雪了,但今年也是奇了怪了,从十一月到十二月,越发的冷,却是一粒雪都看不见,这下子,旱灾的事儿就算是确定了。
康熙连着在朝堂上调度,先是调度粮食,再是派人赈灾——越是天冷,就越是需要尽快将粮食分下去,否则,不光是要饿死人,没吃的,人也会更经不住冷,直接冻死都不罕见。
九格格来宫里收拾自己往年的旧衣服:“穿不着的,都拿出去分一分,咱们白放着也是扔了,外面若是能得一件儿,指不定能救命呢。”
乌雅秀贞也顺便将自己的旧衣服给收拾出来:“早些年都赏赐下去了,也就这两年还积攒了些,不过,这些衣服,我怕你拿出去,也送不人需要的人手里。”
宫里的布料,那多珍贵啊,哪怕是旧衣服,送到当铺去,这样一件衣服也能换二三钱银子了。九格格若真是拿出去,怕是要被有心人给拿走的。
九格格就有些迟疑,她其实听过的,在现代捐赠衣服,都不一定是捐赠到了有需要的人手里了,可能都是被送到了二道贩子手里,人家整理清洗,有点儿良心的就只当二手卖掉了,那黑心烂肚肠的,还有可能当新衣服卖。
现代那种信息十分发达的社会都如此,那现在,她将衣服拿出去,怕是更不知道会送到哪儿去吧?
正为难着,七格格就挺着大肚子进宫了,说是要将羊毛衣给捐赠出去,乌雅秀贞顿时一个脑袋两个大,一个九格格如此,一个七格格,还是如此。
她养这两个女儿,怎么就都是这种性子呢?想的太简单,太单纯太天真了些。
“那额娘说,咱们该如何呢?”两个人坐在那儿,眼巴巴的看乌雅秀贞,既然自己的主意不行,那额娘必然是有更好的想法的吧?
【作者有话说】
新文《炮灰的救赎(快穿)》,日更中,肥了,可宰,预收文《朕的大清亡了》,康熙和德妃的穿越七零文,喜欢的话收藏一下哦~~~
第160章
◎这亏损可就补不起来了。◎
乌雅秀贞的法子就是将衣服换成钱,用钱买粮食,将粮食送到灾民手里,现下灾民最缺的是粮食,衣服虽然也缺,但相比较之下,肚子有东西,才更不容易冻死。
买了粮食之后若是还有多余的钱,就可以买粗麻布,有钱人家是看不上粗麻布的,这种粗麻布才会送到灾民手里。
七格格出东西,九格格小脑瓜转的快,立马就给七格格出主意——大降价售卖,并且声明这售卖有一半儿的钱会拿出来给灾民用,剩下一半钱用来发工钱,总之就是七格格自己一分钱不赚,倒贴成本钱。
若是有救灾心思的百姓,也可以花钱买两套衣服,随后再将这段时间的交易,也就是账本,银钱来往给张贴出来。一来是为羊毛衣厂做广告,因着羊毛衣十分赚钱,现下已经开始有仿制的了。
这东西,堵不如疏,你搞垄断那肯定不行。所以就遍地开花,陕北那边,蒙古那边,都已经了别的纺织厂出现。九格格给七格格出这主意,在清朝这种没有广告也没有宣传单的存在的年代,就是一种很超前的打广告行为了。
七格格也聪明,在九格格一通分析之后,立马就着手开始准备。纺织厂那边立马就张贴了公告,并且在大门口摆摊,将厂里所有的货物都给摆放了出来——搞成了一条街的形式,左边是女人衣服,右边是男人衣服,出口是结账的地方,结了账才能出去,没结账的就不能拿着衣服逃跑。
因为打折也是真的便宜,所以在经过一天的发酵之后,纺织厂立马就热闹起来了。就连寻常百姓也是能买得起几身羊毛衣得,再加上今年这天气,实在是冷得很,大家也宁愿多买些羊毛衣穿着。
这边生意火爆起来,其余商家就看见了机会——纺织厂这边是将利润全都分出去了,七格格还贴了成本钱。但是,他们自己搞的时候完全可以将这个本钱算进去,稍微打个折,原本赚三两银子的,现在换成赚一两银子。
这样一来,既可以宣传知名度,又可以清理库存,还可以宣扬名声,一举三得。
七格格这边的银钱很快就交给了朝廷这边,各地的粮仓虽然是送来有赈灾的粮食,但朝廷还是要往周边小国家去收购一些,还有各种纺织品衣服之类的。
朝廷出面统一购买,再送到灾区统一发放,这样才能确保中间不会被贪污掉。
这次的赈灾……还是胤禛带头,因着六阿哥也忙,所以他就带了十三和十四这两个。十四虽然年幼,但跑跑腿还是足够的。
赈灾有条不絮的进行着,乌雅秀贞就带着后宫女眷帮忙做一些棉衣棉鞋之类的,这些东西也是后宫女人自己掏钱买的。
乌雅秀贞出了三千两银子,宜妃惠妃还有荣妃平妃,分别出了两千五,太子妃也出了三千。再加上其余的小妃嫔,皇子福晋,宗室福晋,零零散散,加起来总共说是凑了三万两银子。
这三万两银子,全都用来买棉花和粗麻布,各人各家,都可以领一些回去,带着家里丫鬟婆子做了,再给送到宫里来,宫里这边呢,乌雅秀贞会给太子妃,太子妃再交给太子,太子再送到胤禛跟前。
中间倒手这些……是因为乌雅秀贞并不愿意给胤禛兜揽名声,康熙现在十分看重太子呢,她着急慌的将胤禛给推到前面,百害无一利。
她这样认认真真老老实实的干事儿,不注重名声,胤禛也只勤勤恳恳办差,听从太子吩咐,日后太子倒下来的时候,才能显出来胤禛的好。
反正,现在抓尖儿要强的,将来都不会有好结果,比如大阿哥,比如八阿哥。
这样一来,整个京城都安分了许多,因为家家户户,但凡是有点儿诰命官职在身上的,多是在家里做棉衣棉鞋,谁也没空出来找事儿。
一直到了年后,这冬天过去了,京城里的气氛才稍微的缓和了些。虽然旱灾还没缓解,但至少,熬过来一个寒冬了,八阿哥带了皇上命令到周边小国家买粮食,也已经传了好消息过来,只等着粮食大批量送来,这次的旱灾就能完全缓解下来了。
乌雅秀贞记忆中,七八月的时候,老天爷会开恩赏脸,到时候就完全没事儿了。
不过中间这又到了五六月,日子是真不好过,比往年更惹了点儿。康熙是四月就启程往了江南,太后也跟着去了,乌雅秀贞没去,因为七格格生了孩子,才两个月大,七格格不能去,孩子年幼,乌雅秀贞索性也就留在京城了。
七格格生了个小格格,佟家那边不管心里是如何想的,但面上是高高兴兴,佟大夫人逢人就说十分喜欢自己的孙女儿,长的漂漂亮亮。至于佟家老太太,没能熬住这个夏天,在小格格满月的时候就没了。
佟家老太太那年纪了,撑到现在,也已经算人瑞了,所以这是喜丧,并没有很折腾儿孙哭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