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妹连声说,“千万别联系!春节的时候,阿青婶说她家在到处找她呢。还好我们搬出来早,否则就被这不要脸皮的人家找上门了。莱莱这麽小就被逼着出来讨生活,去年的事我们揪心了这麽久,还好人没事。小雨,你多写几句,告诉她,她过的好才是最重要的,让她千万别心软。”
“阿爷阿奶,你们放心,莱莱心里有数的,她还想找妹妹呢,肯定不会和她家联系的。”曾好雨说。她心里想的却是,莱莱不止不会联系家里,怕是恨死他们家了。
“好了,我们先吃饭吧,待会儿再写信。”李小妹去厨房把在锅子里温着的几个菜端了出来。
“这麽丰盛啊!”曾好雨这才发现饭桌上有清蒸黄鱼丶炸虾丶红烧牛肉丶清炒藕片……
“庆祝你的比赛终于结束了。这段时间,你都瘦了这麽多。”曾金生有些心疼地说。
曾好雨摸了摸自己有些圆润的脸,对于自家阿爷睁眼说瞎话的本领很是佩服。
李小妹一边盛饭,一边吩咐,“小雨,明天你就睡到自然醒,早饭在锅里,吃好早饭,碗放着,阿奶回来洗。中饭的话,你就到小区门口王阿姨馄饨店吃碗馄饨。下午你再去邮局寄东西,不急。”她已经把孙女明天的日程安排得妥妥帖帖。
曾好雨一口答应下来,边吃边吹捧今天的饭菜。她说阿爷买的鱼特别新鲜,说阿奶烧的菜特别好吃,比学校的食堂好吃一百倍。
老俩口知道曾好雨在说甜言蜜语,知道她在耍宝,但还是被逗得很开心。
曾金生倒是突然想起曾好雨今天是和许诺一起去的书店,有些不放心地打听,“你和许诺一直在书店看书吗,这麽长时间看书,对眼睛不好。有喜欢的书就买下来,买回家慢慢看。”
“没有一直看书,许诺把他弟弟带了过来……”曾好雨把下午的经历绘声绘色地说了一遍。当然,她没有提及许诺姑姑姑父吵架的事情。
“那个弟弟是他姑姑姑父家的?年龄倒是差得挺大的。”曾金生默默算了下。
“嗯,不过他们两个感情特别好,小诚很乖,嘴巴很甜,比曾有财可爱多了。”曾好雨又想说曾有财的坏话了。
李小妹用筷子敲了敲曾好雨的碗,“别说闲话。”
曾好雨撅了噘嘴,但不敢吭声了。
曾金生看孙女有些不开心,连忙岔开话题,“今天,我听隔壁的小夏说,最近市里好多国企都不太行,有的说是破産清算什麽的,有的直接停工了。你说这些厂子的工人怎麽办,一个人两个人的话,可以找到工作。这麽多人,哪个厂子都不会招很多人,这样是要出乱子的。”
曾好雨马上联想到了许诺的姑父,脱口而出,“只要有更多的人开公司丶办厂不就好了,他们可以请人,那些工人不就都有活干了。”
对于孙女的想法,李小妹觉得她有些天真,她一个老婆子都知道不对,“那些工人只会干原来厂里的事,老板怎麽会要他们干活?他们又不是傻子,肯定找年轻人干活。”
曾好雨有些不服气,“这就是一个思路,不能因为这一点不通,就说我是错的。哼,肯定有办法让那些开公司的招聘年纪大的工人。”
“没人说你错了。你最厉害,好了,还吃不吃饭了。”李小妹觉得曾好雨这一脸骄傲的样子很好玩,不和她争辩了,“你可以去问问你阿爸,他不是那厂长吗,看他怎麽说。”
“问就问。”曾好雨气呼呼地说。
最近李牧太忙了,没有过来吃饭,但打发人送了几次东西。而且,他终于记得每个礼拜给曾好雨打电话,关心下她的学习和生活了。
星期天的中午,接到李牧的电话,曾好雨直接把昨天的问题描述了下,问他,“爸爸,你说我的想法正确,还是阿奶说的对?”
电话的另一边,李牧倒是没想到自己女儿能想这麽多,他说,“你们俩都对。”耳边传来了曾好雨失望的“啊”。
他认真地和曾好雨解释,“你的阿奶考虑的是实际问题,你的想法嘛,破题的关键在于政策。比如我们电器厂,我们当然想只招年轻人来干活。但是如果上面有一个政策,招一定比例的待业职工,电器厂的税收可以有减免,或者省里能帮我们打广告,让我们能去参加光渚省那边的展览会。你想想,我们会招谁呢?”
曾好雨兴奋起来,“那如果有一家公司,只招待业的或者下岗的,这是不是也是一个广告呢又享受了那个什麽政策,又是个金子招牌。”
李牧笑着说,“你掌握到一点意思了,不错不错,很有想法。对了,这次竞赛怎麽样,有把握吗?”
“还行吧,如果发挥正常的话,省一。如果优秀的人太多,那我应该还是有个奖的。”曾好雨假装淡定地说。关于省一省二,曾金生和李小妹是不懂的,曾好雨就没有和他们说。至于和其他同学说,又未免有炫耀的意思。
曾好雨知道她的爸爸是懂的。
李牧果然理解曾好雨的骄傲,“第二部分做对了两题?”
“两题,一道40分,一道50分的。”去年省一的分数线只有143分,满分300分。
“小雨,爸爸提前恭喜你拿奖了。”
曾好雨有些开心,还表示,这次不用给礼物了。他以前送的电子表派上用场了,她看着时间,算准了答题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