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第112章展信悦
崔馀一大早去照相馆取照片,这里是报社定点冲洗照片的地方。清城太小,没有专门的冲印店,照相馆就揽了冲印照片的生意。
老板揉着眼睛打开门,看见是崔馀,连忙说:“崔记者这麽早?”
“早早。”崔馀问,“照片洗好没有啊,今天我们要定稿,总编还要看照片呢。”
“洗好了。”老板笑嘻嘻地打开抽屉,抽屉里一叠小纸包,每个里面放着照片。外面写着名字,老板从里面找了一圈,找到“报社”二字,然後从里面抽了出来。
“崔记者,给,你看看。”
崔馀接过照片,从纸包里拿了出来。
这次的照片也不少,崔馀统一送来的,除了她自己拍的,还有一些广告照和会议照。
崔馀一张张看了,怎麽说呢,不能说不好,只能说平平。
毕竟这种照相馆冲洗照片,只是为了做这个生意。冲洗时用的显影液丶定影液等等药水都是重复使用的,这就会造成照片冲洗质量的下降。
崔馀笑了笑:“可以。”
老板便问:“那几张公路施工的照片是谁拍的啊,你们报社新来了摄影师?”
崔馀摆摆手:“没有。”
“是吗,这照片拍的可真好,构图的光线啊都很优秀。”老板不相信报社没有找摄影师,又问了一遍:“真的没招摄影师?那几张照片不是一般人能拍出来的。”
崔馀笑了,“老板你觉得真的拍的好?”
“必须啊。”老板说,“我就是干这一行的,连好不好还分不出来?我和你说,这人啊,有天赋,而且怎麽也得是拍了很多年的老师傅了。”
“老师傅?”崔馀乐了,把照片收好了,和老板说了再见:“我走了啊,师傅再见。”
崔馀一路骑到报社,先把照片给各部门送过去,然後拿着她和杨兴安的照片回到了办公室。
“杨老师,你的照片。”崔馀抽出几张递给杨兴安,“前两天总编去省城开会的那些。”
杨兴安接过照片,对崔馀道:“谢谢。”
“不客气。”崔馀说。
张苗苗朝崔馀勾勾手,让她过来,崔馀连忙快走进步,问:“怎麽了,张大美女。”
张苗苗问:“又是你去拿的?”
“是。”崔馀说。
“别的部门的也拿来了?”
“拿来了。”
“让他们自己拿去呗。”张苗苗看不过去了,“每次都是你,送也是你送,拿也是你拿。”
“我顺路。”崔馀说,“照相馆就在我家来上班的路上,顺路就拿来了。”
“清城就这麽巴掌大,谁去那里啊,都顺路。”张苗苗拿手点了点崔馀的手背,道:“你啊,就是好说话。”
崔馀对张苗苗眨眨眼,问:“怎麽,你现在需不需要我这个好说话的人?”
“你不忙?”张苗苗连忙问。
“今天交稿了,不忙啊。等着总编最後的意见呢。”崔馀说。
“那你帮我看看这些。”张苗苗从桌上拿起一叠投稿,“看看我这工作量,现在咱们报社接的投稿是越来越多了。”
“谁说不是。”崔馀道:“我听我朋友说,她们少年宫的老师也想投稿,现在啊,大家都想发表自己的‘豆腐块’,已经形成风潮了。”
“是。”张苗苗也道:“订报看报的人越来越多,受衆这麽大,如果在上面发了文章,那是在单位或者家里都能称道的事。所以,我这工作量就越来越大,总编还说呢,想搞个特刊出来,专门组织一次征文比赛什麽的。让大家有更多的机会。”
“真的?”崔馀想了想,“咱们报社是应该做一些改变了。其他地方周末报啊都市报都上了,咱们清城报还没有动静。”
“别着急。咱们这小地方,不管做什麽都得一点一点的来。”张苗苗说完,把一叠稿子交给了崔馀,“还是老规矩,挑出来好的给我。”
崔馀:“石头一枚的还是挑出来?”
张苗苗唰一下脸就红了,小声道:“已经在我这里了。”
崔馀应了一声,拿着稿件往自己工位上去。
张苗苗提醒崔馀不着急,慢慢看就成。不过张苗苗手里的稿子比崔馀的多,两个人得一上午忙活。
张苗苗没急着看稿子,她先拿出压在最下面的那封来信,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潇洒隽永的字体。
“石头一枚”的字很漂亮,他每次寄稿件来,都是用蓝色的墨水写的。和其他人常用的黑色不同,每次看到清新的蓝色,张苗苗都会感觉一阵舒心。
自从张苗苗在报社做编辑,这名“石头一枚”每个月都会雷打不动的寄来稿件。大多时候,他寄来的都是一首现代诗,篇幅不长,字数寥寥,但是总给张苗苗一种淡泊忧郁的感觉。
这麽几年,每个月收到“石头一枚”的来稿,已经成了张苗苗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哪怕是不能刊登,“石头一枚”依旧会在下个月再寄来一篇投稿,而且每一篇来稿,他都会在最上方写上几个字:尊敬的编辑老师,展信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