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戚美华竟然没有来。
不像她的作风。
崔馀来不及管那麽多,骑上自行车,在崔见阳“慢慢骑车,注意安全”的提醒下,飞向了报社。
今天崔馀不是第一个到的报社,刚进报社大门,就看见魏辰阳在院子里洗车呢。
他拿着一块毛巾,正在擦车,看见崔馀来了,高兴地挥了挥手。
“呦,这是买了辆自行车?这麽新?”魏辰阳走过去,好好打量一遍,“这车好骑不好骑?”
“挺轻的,要不你试试?”崔馀说。
“行啊,等我把车洗好,就试试。正说想给我哥们买辆车呢。我看你这车就不错。”
“钥匙给你。”崔馀把自行车钥匙扔给魏辰阳,“随便你骑。”
“谢了!”魏辰阳轻松接住车钥匙,放在自己口袋里,“我骑出去也没事吧。”
“当然。”
魏辰阳拿到钥匙,继续去洗车,正擦着,想到了什麽,喊崔馀:“你没在宿舍住?你真的是清城人?”
“那还有假?我从小就在清城长大的。”崔馀笑着走进办公室。
办公室里,杨兴安已经到了,正坐在他的位置上看报。
“杨老师。”崔馀打招呼。
“嗯。”杨兴安抽出一张报纸,直接递给路过的崔馀,“还是十分钟。”
“好!”崔馀接过报纸,赶紧坐下,拿笔写起来。
这次崔馀速度更快了,不到十分钟全部总结完,她拿着报纸交给杨兴安,杨兴安还是像上次一样,让崔馀直接放在他桌上。
依旧没看。
崔馀照列把报纸放好,这时候,沈博也来了。
沈博风风火火的冲进来,自从崔馀进了报社,她每次见沈博,沈博好像都很忙一样。
和杨兴安完全相反一个人。
沈博一边走,一边说:“真倒霉,还得跑一趟。”
等他走近了,崔馀才发现沈博身上都是泥土印,再往上看,眼镜都碎了。
“沈老师,你这是怎麽了,你的眼镜怎麽碎了?”崔馀连忙问。
“哎,今天出门没看黄历,出来没多远就和人撞车了,连人带自行车一块,滚沟里了。”沈博气哼哼道。
“要不要去医院?”杨兴安在一旁问。
“不用。”沈博把裤子提起来,检查了一下膝盖,没有受伤,只是蹭了点皮,“没啥事,就是这眼镜,麻烦了,还要去配。我这眼睛,散光高,配镜要十天半个月才能出来,哎。”
沈博连连叹气,拿起自己的水杯,咕咚咚喝了半杯水,把包里的东西拿出来,又塞了进去一些,风风火火收拾完,背上又要走了。
走之前,沈博看向崔馀:“对了,今天不跑新闻,我去配个眼镜,然後有点别的事。你在报社跟杨老师学些基础的东西吧。”
“好。”崔馀说。
沈博还没听完回答,就已经跑了出去,和张苗苗走了个对面,张苗苗立刻说:“不跟你出去正好和我意,我手里有几篇稿件要核,崔馀,你过来帮我的忙。”
“好的。”崔馀把自己的椅子搬过去,放在张苗苗桌边。
张苗苗把自己的包放好,看一眼瓶子里的花,这天热,都蔫了。
上班第一件事,先整花。
张苗苗拿着花瓶往外走,嘱咐崔馀道:“我先把瓶子洗了,你看看桌上的稿件。就在我包下面压着的那几个都是。”
崔馀从张苗苗包下把稿件抽出来,稿子都是手写的,有的用方格稿纸,有的是横线稿纸,还有用单位的稿纸的,上面印着单位的名字。
崔馀大致看了一遍,这是好几篇稿子,有长有短,但都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字都写得很好看。
张苗苗这一会儿也洗好瓶子回来了,她撕了一张纸,把瓶子里里外外擦了个遍,然後对崔馀说:“这里有散文,有小说,也有小诗。咱们第四版不是文学艺术类嘛,刊登的都是大家的投稿。当然这些稿件一旦刊印,是要付稿费的。上期咱们发了一篇散文,收到满满的好评。一会儿我给你找出来,你看看,那文章写的,行云流水。”
“好。”崔馀说。
“咱们今天的任务就是从这些投稿里找出最好的几篇,刊登的时候,最好题材不要重复,一篇散文,一篇小诗,就差不多了。因为这期咱们有一篇定稿,是讲摄影的,咱们省城的摄影协会直接供稿,讲一讲最基础的摄影技术。好像是说最近大家对摄影十分感兴趣,特意做了这一期。”
“摄影?”崔馀立刻来了兴趣,“是省摄影协会提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