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侃自从进了建康朝廷,一直就是超高标准待遇,没几年就封了侯,成为军中柱石。
他刚到建康的时候,梁武帝觉得如此英杰当配名马,就为他从西域千里迢迢找来了紫骝骏马,并且为此大宴群臣庆贺。
羊侃执槊上马,飞扬勇决,围观的人争相爬到树上观看。
梁武帝也不管这棵树是禁苑的名贵古木,只是指着树,十分洒脱地笑说:“此树必定为羊侃而断,应当得名「羊公树」。”
后来,梁朝的马槊也都因此被称为「折树槊」。
李来亨听到这里,大声感叹道:“梁武帝这件事做得还挺好,相比之下,赵宋皇帝真是没脑子,从北方过来的仁人义士们真可怜。”
他转念一想,辛弃疾似乎也是归正人,甚至和羊侃前半部分的人生轨迹还有点像。
祖辈都曾为汉人政权效力,都历经三代才完成回归,都在北方经历过一场血战。
小老虎眼睛使劲眨了眨,忽然蹦出一句:“归正人就应该齐心协力反了赵宋皇帝,顺便打出一个口号,嗯,什么「闯王来了不纳粮之类的」。”
小老虎不愧是起义军出身,一口一个造反,辛弃疾颇觉好笑,凝眉思索了一会,方道:“话糙理不糙,此言倒也真切。”
小老虎搓搓手:“其实吧,羊侃前半生反魏,后半生归梁,这种「前半生XX,后半生XX」的叙述方式总会让我想起我们晋王。”
辛弃疾:“……”
小老虎又道:“当然还有肃祖陛下和祖逖,以及文山先生,我就说嘛,这种人生轨迹的转变果然很熟悉哈哈哈哈哈。”
辛弃疾:“……”
小老虎兴致勃勃地感慨道:“梁武帝此时和羊侃君臣相得,倒也还算有点脑子,怎么后来就宛如欠费跑路一样,整个人都开始发癫……唔,唔!”
“少说两句吧”,辛弃疾伸手按住他的嘴,无比头痛地说,“人都快被你得罪光了。”
被点到名的各位都坐在视频对面看着呢。
小老虎一顿,拼命眨眼睛,催促小伙伴快点继续讲羊侃的故事。
辛弃疾接收到他的信号,惊讶道:“羊侃还是很出名的,你真的一点都不知道他的事迹?”
小老虎挣脱他,双手叉腰,理不直气也壮地大声逼逼:“历史长河中那么多历史名人,谁能个个都记得,先生给我讲了也记不住,又不是兵法。就连子云将军,如果不是和他一起吃过饭,我都不知道他是谁呢!”
辛弃疾看了一眼视频另一端,觉得小老虎副本结束之后,怕不是要回家抄书抄得昏天黑地。
鉴于梁武帝就在那边的九州书院里坐着,他还是决定在叙述时给梁武帝留点面子:“后来么,就是台城之战了……”
侯景从寿阳起兵,攻入建康。
此刻梁朝名将尽皆凋零,只剩羊侃一人坐镇台城,主持保卫战,总督建康兵马,散尽家资赏赐士卒,并划分区域防御,屡次退敌,内外肃然。
侯景抓住了羊侃的长子羊耽,也就是羊鹍的兄长,押到城下,威胁羊侃开城出降。
他从前还在高欢部下混的时候,也曾夹杂在几十万大军中进攻过羊侃,深深被对方的骁勇善战所震慑,根本就不觉得自己能正面突破,只好改为来阴的。
本想着,羊侃一贯重情重义,这下必定会被他拿捏住软肋。
哪成想,羊侃白衣凌风,登上城垣,在城头张弓搭箭,对准了亲子心口:“满城百姓俱在身后,我羊氏一门俱是忠烈,岂能为一子有负天下!”
侯景无可奈何,只得将羊躭重新拖回了营中。
本来吧,有羊侃在此处镇守,台城一时半会暂时无虞,怎奈天要亡梁,他日日枕戈待旦,夙兴夜寐未曾合眼,所以积劳成疾,不治身亡。
一代英杰病死城阙,随后台城陷落。
多年后,其子羊鹍手刃侯景,报了这段冤仇,后来被梁元帝派王僧辩诛杀,一心为国的忠良最终死于所谓的国主之手,实乃荒谬至极。
辛弃疾走入室内,将药膏递给羊鹍,嘱咐他在此好好休整,回头去找陈蒨商议战术。
他到的时候,陈蒨正负手望着壁上悬挂的舆图,目光清邃锐利,如同隐于天光云影间的利刃。
辛弃疾直截了当地说:“此战当兵贵速神,一战渡江,径趋建康。”
主打一个趁侯景无备,将他整个收拾掉。
倘若还按部就班,慢吞吞攻打过去解围,介时,侯景狗急跳墙再来个火烧宫阙三百里,将所过城池彻底夷为平地,向谁说理去。
“理应如此”,陈蒨颔首说,抬手在纸面上轻轻一点,“幼安觉得应从何处逼近建康?”
辛弃疾看了一会舆图,沉吟说:“江州吧。”
陈蒨万万没想到是这个答案,一时错愕:“江州在建康以北,又是东魏的地盘,如何能从那里进攻?”
辛弃疾却自有一番考量,语气笃定地说:“江州早晚要动兵收复,莫如趁王琳在上游立足未稳,提前对他动手,免得日后他上蹿下跳,酿成大患。”
这王琳也是根老墙头草了,有「五国封侯」之戏称,后来陈朝、北齐、北周、梁元帝、侯景都给了他爵位,自如游走,拥兵自重。
今天入南朝,明天降北朝,身段极其柔软,手段极其灵活,十分随心所欲,只苦了部下和百姓尽皆混乱不堪。
最后被陈蒨和吴明彻打成了丧家之犬,一路逃蹿,死相格外凄凉。
一千年后,著名杠精王夫之读史书读到此处,送给王琳五字评语,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千载之罪人”。
话又说回来,既然要在江南开国,江州扬州非打不可。
陈霸先就很离谱,江州扬州俱在敌人手中,他就敢定都建康,这是何等的头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