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
卧槽,王炸!
宋孝宗这是下血本了。
【宋高宗赵构】:逆子,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
【宋仁宗赵祯】:异姓王……大宋除了柴家幼主之外,最罕见的活人受封的异姓王要出现了。
【宋神宗赵顼】:太离谱,居然还是一字王?
【宋哲宗赵煦】:惊呆了。
【宋太祖赵匡胤】:可。
【宋太祖赵匡胤】:于谦在景泰位面,抗击瓦剌,大败元人,为我大宋一雪前耻。在崖山副本,代表大宋兴起义师,破虏抗元,教导两朝栋梁和明太祖,拯救中华开新天。
【宋太祖赵匡胤】:他配得上一字王。
本来,还有一些赵家皇帝想提出质疑。
于谦确实很厉害。
但大宋最看重规矩,一字异姓王位格实在太高,不符合祖宗之法。
不过,现在赵匡胤都出来发言了,他们自然不会再作声。
说到底,规矩都是人定的,祖宗之法,哪里比得过活生生的祖宗。
【宋孝宗赵瑗】:谢谢太祖的认可。
【宋孝宗赵瑗】:各位祖宗有所不知,朕真的很需要于谦。
【宋孝宗赵瑗】:朕与幼安正在商定北伐大计,必要时,会御驾亲征。
【宋孝宗赵瑗】:有于谦坐镇京城,便可以解除一切后顾之忧,届时恢复江北,还都汴梁,收回幽云十六州,指日可待。
孝宗位面。
赵瑗噼里啪啦,输入完这一段话,抬眸望向身边人。
“幼安”,他展颜道,“你放心,朕一定帮你将于谦争取过来。”
辛弃疾坐在案前,正在专心绘制战争舆图。
于谦的挑战过程,特别是拉起平虏军,四处征战的过程,真切反映了后世的军事情况,对后续挑战者来说,是十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幼安啊。”
赵瑗见他埋头画图,感觉自己受到了冷落,又拽了拽他的衣袖:“朕先给于谦封王,你不要生气,等你北伐有了成果,回来朕也给你封,一定在他之上。”
其实吧。
赵瑗绕了这么一大圈。
除了真心欣赏于谦,更多的,其实还是为了辛弃疾。
辛弃疾是他最重要的知己和战友,他自然想把最好的给对方。
然而,在大宋想封一个人当异姓王,简直难如登天。就连给岳飞死后平反,封鄂王,都受到了不少阻力,更别说封活人为王了。
赵瑗灵机一动,就想了个曲线救国的主意。
如今,全天下人都在对着天幕,观看于谦的挑战,敬佩不已。民心所向之下,给于谦封王根本毫无压力。
既然都封了第一个,那还缺第二个吗?
辛弃疾日后北伐,只需要立下战功,他就可以顺理成章封赏对方。
计划通!
此刻,赵瑗将自己这一番心路历程,原原本本告诉了辛弃疾。
辛弃疾沉浸在整理资料中,两耳不闻窗外事。
赵瑗见他面无表情,这下真有些慌了:“幼安,你真的不愿朕封于谦为王?也不是不行……”
“可是,秦始皇赢政、汉武帝刘彻,还有于谦自家的太祖朱元璋都出手了,竞争很激烈。除了封王以外,朕想不到其他方法能得到他啊!”
赵瑗越想越乱,握着他手腕使劲晃了晃:“幼安,你快说句话啊!”
辛弃疾终于从军事地图中抬头,一脸懵逼:?
“陛下,发生了什么?”
他见赵瑗满脸不安,还以为出了什么变故,一惊之下,剑都要拔出来了。
孝宗陛下忙把他按回去:“那个,无事无事,幼安你先忙。”
得。
合着人家方才根本没在听,一番真情陈述是全白搭了。
辛弃疾往前翻了翻天幕评论:“陛下要给于谦封王?好期待见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