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当然很难,九死一生,但是这样做会让他好受一些,不至于那麽难受。
生活在南宋,他很难受。
生活在一个向金国称臣的南宋,他特别难受。
有句话说的不错。
但凡有点天赋,努力个三五年,也该有点成功的迹象了。
总把锅扣给秦桧,秦桧的确是个无法去洗的奸佞,可现在都绍兴二十八年了,秦桧都死了三年了,南宋还是南宋,一点也看不到变回北宋的希望。
还能怎麽说呢?
南宋当然没有希望。
苏咏霖不想做什麽风流才子考取功名,也完全不想和陆游丶范成大丶杨万里等一群爱国诗人们一起名垂青史丶做一辈子的主战派大臣,然後得到後人的敬仰。
那很讽刺。
因为从始至终,他们也没能改变什麽。
诗词写了千万首,眼泪流了千百遍,南宋还是南宋。
再怎麽主战,再怎麽坚持,再怎麽爱国,南宋还是南宋。
它再也没有变回北宋。
苏咏霖知道躺平放弃之後南宋的结局,所以他想要战斗,想要用自己的命去拼一个前途渺茫的未来。
这个时代不再需要多一个痛心疾首大声疾呼的主战派爱国诗人了。
它需要的是多一个愿意提三尺剑战死在中原的战士。
南宋办不到,那就我来试试好了。
当然,苏咏霖也不是脑子一抽热血上涌就要单枪匹马杀去中原送人头的铁头娃。
他有这样的想法,自然是因为他有这样去做的基础——苏咏霖是个贩私盐团夥的首脑,势力还不小。
他手下管着三百多号训练有素的全职核心成员,还有几千号外围兼职成员作为臂助,以及三十多条表面上是商船实则随时都能武装一下驰骋海面和竞争对手厮杀的中小型战船。
这自然不是他攒下的家底。
事实上,从他的祖父苏定光开始,苏家已经连续三代人都在干着贩私盐的勾当,这份家业也是祖父苏定光苦心孤诣攒下来的。
苏咏霖的祖父苏定光可不是什麽青天大老爷。
他是个明面上做着官,暗地里利用手中职权贩卖私盐并从中获利的私盐贩子。
杀人丶越货丶武力兼并其他私盐团夥,什麽事情都干过,称得上心狠手辣,一手拉起了一个上规模的私盐贩卖集团。
当然,他不是一开始就这样的。
苏家是北人,原籍山东,靖康之难中,当时尚且年轻的苏定光不愿做金人的奴隶,于是毅然南渡,迁居定海县。
南渡之初,苏定光尚且还有着北伐的理想,他是真的不甘受辱,真的想要北伐,并且大声疾呼,积极参与到北伐大业之中。
他曾为岳飞北伐做过後勤保障工作,甚至有那麽一次亲身参与到了守城作战之中,亲手格杀金兵三人,呕心沥血,一心盼着北伐成功。
绍兴十二年,岳飞冤死,主和派主持朝政,积极议和,大力排斥主战派官员,北伐大业从此成为泡影。
苏定光作为最坚定的主战派,自然也被调离战争前线,一阵操作之後,成了一个不参与军事的彻底的文官。
理想破灭之後,苏定光眼见落叶归根成为奢望,痛苦万分,一度陷入消沉。
至于他是如何走上贩卖私盐的道路,如何走完这段心路历程,苏咏霖也不知道。
苏咏霖只知道这条贩卖私盐这种事情在整个南宋地方官场其实并不是什麽罕见的事情,暗地里操纵私盐贩卖团夥制造私盐丶贩私盐获利的官员也不在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