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兴奋到顶点。
周烛晕迷。
-
那之後,周烛谨慎丶小心翼翼地询问慕声,可不可以向他分享自己的日常。
得到对方“可以”的回复後,周烛形容不出那种惊喜和愉悦。
他每天把握分寸和频率,只在早中晚发了“早安”“午安”“晚安”以及自己在做什麽。
慕声偶尔会回个“嗯”,大多数情况是不回。
但周烛已经很满足了。
在江阳已经一周,周烛来这里是为了下一期的节目。
在津海电视台实习一周後,周烛被安排到《时代焦点》节目。这是津海台最新推出的一档直播连线节目,以社会热点透视丶犀利话题评说为主。
每期开放观衆投稿,选择呼声最高的话题,邀请专家丶社会热点人物等进行现场直播连线,锐评选题事件。
节目已经做了三期,收视和口碑都很不错,招商势头大好。
第四期按照观衆投稿,要做的是江阳恒远金融机构的深度访谈。
选题的时候,周烛了解过这个恒远机构。前几年突然冒头,势头越来越强劲。其实际控制人张耀明,是草根起家,口才了得,凭一张巧嘴忽悠了很多网民称他为神。
而恒远机构的主营业务,一是理财,二是信贷。尤其是小额贷款【恒付】,几乎人人都在用。周烛身边的同事付款首选的就是恒付,本月贷下月还,手续方便,审批快速。
周烛了解过小额信贷,这几年如火如荼,许多未成年和大学生都忍不住诱惑陷入信贷陷阱。上学的时候,老师还讲过这类的课题。
这类社会新闻频出,津海在去年终于发布了针对小额贷款的整治措施,一些模仿恒远的机构渐渐关门。唯独恒远屹立不倒,周烛也很奇怪。
不仅不受影响,恒远的影响力还在不断上升。张耀明出现在各个场合发表演讲,大谈信贷对经济的影响。说,如果人人都将【恒付】设置为第一支付方式,那津海的经济将再度提升两个点。
选题会的时候,《时代焦点》团队还讨论过张耀明的这番演讲。一些同事认为,张耀明是金融经济的先锋,看得很长远,可以引领津海的金融经济成为全球第一。
除了周烛和其他一两个同事不认同外,大多数人都认可。
周烛和他们意见不和的地方在于,他对张耀明没有太多想法,而是对通过信贷丶通过杠杆来提升经济不认可。
信贷丶杠杆什麽的,对普通人来说,就是虚头巴脑的东西,一旦崩塌什麽都没有。
如果张耀明和恒远暴雷,最惨的就是普通人。
这也是他做这期选题犹豫的地方,本期基调是正面评价。可是他不认同在官方的丶舆论影响力第一的津海台对张耀明极其恒远做正面访谈,这无疑是在隐形引导。
新闻是客观报道,《时代焦点》是针砭时弊。
周烛问过同事,为什麽对如此敏感的对象做正面引导性访谈。同事说,是台长的意思。
周烛就更加不理解了,难道津海对恒远的看法也是鼓励和支持?
距离开播还有一周,周烛一边啃面包一边做提纲。他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了解到,一丶恒远准备在月底上市,二丶张耀明除了恒远外还涉及其他産业的投资,同样也是玩杠杆的方式撬资。但这些産业都处于亏损状态。
奇怪的是,周烛越查越觉得不对劲。张耀明涉及的投资産业,在亏损期间并没有很明显的补救措施。
周烛放下手里的面包,给他的老师打了一通电话。讲完前因後果,问老师认为这期节目该不该这麽做。
老师在电话里好一通骂,问他们台长是不是乌纱帽戴久了忘了自己还有脑袋。
周烛不敢吱声,静静等老师骂完。
连老师都觉得不对,为什麽津海台的台长却要做呢?
答案只有一个。
周烛生出一股无力感,对这种事像是司空见惯了般。但莫名其妙的,他突然想——
慕声知道吗?如果他知道,他也是放任不管丶坐视不理吗?
想着想着,周烛想不出答案。
这是权贵的游戏,慕声也是权贵。
周烛撸起挡在额前的碎发,点开电脑屏幕上的邮箱,斟酌字词,给台长发了一封邮件。
大意是不认可本期节目的导向,建议重新选题,或者定基调。本件事是他一个人的意愿,与团队无关。
邮件自然是石沉大海,他没有得到任何回复。
直到开播当天,他确定了本期节目非做不可了。
周烛照常和嘉宾顺流程,所有人都在等张耀明出现。最关键的嘉宾在开播前十分钟才姗姗来迟,对稿都来不及,就上播了。
节目一开始,主播说完开场白。张耀明却突然发言,完全没有按照流程来,滔滔不绝地发表自己对本期节目的看法,然後引到对金融丶对信贷的看法,提出恒远对津海金融经济的作用,大谈津海银行的守旧思维。
连专家等人都成了他的陪衬,主播想把话题引回来,张耀明却视而不见,还提问主播的看法,显然是想让主播知难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