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卖关子,赶紧说。”
有人急性子催促到。厉承竖起耳朵听。
“你说怎么那么巧合,洪肃一个将军,竟然能算准顾元帅当时的调兵计划。
再说洪肃当时可是已经在追击突厥军队的路上了。没有人帮忙怎么可能?
还有顾元帅领兵被围困,竟然没有援军。要知道边塞当时还留有二十万大军驻扎。
以边军斥候的速度,一旦被围困,这些援军怎么可能会不动。
光有一个白云骑五千人的军队接到消息了?怎么可能?
还有一个疑点,鬼谷的地理位置刚才都给大家介绍了。是在寥城的南边。
那么大规模的围剿行动。突厥蛮族的动作,怎么可能一点痕迹都没有。
廖城可是有驻军,还是直属皇帝的将军,冯源将军。冯家可是将门世家。不是一般的囊膪,对于军事的察觉可是相当敏锐。
后续鬼谷之战结束,冯家嫡系迅速被撤掉换防。重用的人也换成了冯家旁支,这不奇怪吗?”
这个说书先生将一个个问题抛出来,就是不说答案。但是这些问题都有明确的指向性。让人不得不多想。
不愧是说书先生,很会说话的艺术,惯会蛊惑拿捏人心。
“你想说什么?你想说这次战役,有那位的手笔?”
前排的那个娟秀的男人,忍不住反问。这一桩桩一件件,全都指向明显。
除了顾元帅,还能调动驻边大军的人,只有当今圣人。能让冯家装聋作哑的也只有当今圣人。
这些证据没有一样不指向圣人。圣人想要顾元帅的命。这个结论细思极恐。让在场人都不敢说出来。担心引火烧身。
可是心里都觉得这说书先生说的很有道理。因为当时的顾元帅可是常胜将军,他在边塞将蛮族打的闻风丧胆。抱头鼠窜。
如果鬼谷一战胜了,那么顾元帅的将统一边塞,彻底解决突厥,他在军中的威望也将达到最高。甚至会盖过皇权。
那时候谁不想当顾家军,谁不以能当顾家军为荣。曾经投顾家军的人数是其他军队大的几倍……
说句大逆不道的话,那时候皇帝全力支持平蛮夷。天下兵马,九成都是顾家军。只要顾元帅有心思,振臂一呼。立刻就能一呼百应,黄袍加身,天下都要易主。
这是功高震主,史书上都被写烂了,惯有的场景,被皇帝猜忌,皇帝背后下手永绝后患了。
所有人想到这点,都忍不住胆寒,这件事如果是真的。那么这位皇帝还真是恐怖。
鬼谷之战死的将士真是冤死的。顾元帅现在所有的封赏和偏爱,都变了味道,不像是奖赏,更像是补偿,封口费。
下面已经因为这个猜测炸开了锅。偶尔有人为顾元帅和皇帝打抱不平。但是声音很快就埋没在群情激奋中。
“不可能,皇帝那么贤德怎么会如此做?”娟秀男人第一出来反驳。
“就是,顾元帅那么揉不得沙子,怎么会允许数万将士冤死。”
“对啊。你别瞎说。”
附和的人也不少,有的相信皇帝的贤德,有的相信顾元帅的忠义。
说书先生也不慌,反而说道。
“老朽可是什么都没有说,都是各位的猜测,老朽也是有话在前,这不过是一种个人臆测。算不得真。
这鬼谷一战已经成为禁忌。官方不让提,坊间不准提。谁不想提我不知道。
我今天冒死一说,可是担心我的项上人头。既然各位都有见解,今天的话题就到这里。各位出去可不要外传。小心祸从口出。”
说书先生一副跟我没有太大关系,都是你们瞎猜测的,我什么都没说。
迅速的撇清关系,还快速的结束话题,似乎担心被谁发现,丢了脑袋。
这位真是玩的一手好舆论,如果他这时候据理力争,其他人可能不会信,而且异议的声音会更多。
这位说书先生,直接来了一个釜底抽薪,急流勇退,撇清关系。就让人不得不多想,他说的是不是就是事实,担心被报复才不继续说了。
这下人群更炸了。议论的声音更多。一时间人声鼎沸。
说书先生说完,看到所有人都在讨论,扯起嘴角笑了笑。今天的目的已经达到,他也不多留,站起身来,打算离开。
“站住,既然敢说,跑什么?”
顾御之最先发难,一句话在杂乱的书馆里格外清晰。
厉承看向明显有心事的父皇和顾叔叔。将目光转向顾御之。
长辈之间的事情,需要他们自己解决。他们在意的,恐怕不是其他人在意的那种。妄加猜测,私自干预,又和下面那些瞎猜的愚民有什么区别。
“老朽没跑。只是今天的书结束了。该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