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头果然不出所料出现在了莎莎的评论区里。
头:“生日快乐小豆包[哈哈]”
“小豆包”是大头给莎莎取的昵称。
莎:“请我吃饭哈哈”
头:“没钱”
还配了一个看似相当bking的“6+1”emoji。
乖宝宝莎被她哥噎住,只能回了句“好的”。
但其实那天,在录完赛前采访後,大头就叫住了我。
“笙姐,你能帮我个忙不?”
一向大大咧咧的男孩突然变得有些别扭。
“什麽事你尽管说就好。”
“我想给莎莎买个蛋糕,她今天生日。”
我张嘴有些惊讶,也是那时候我才知道今天是莎莎生日。
“但我今天赛程很满,加上又在印度语言不怎麽通,我怕来不及。”
“没事,你安心比赛,交给我好了。”
少年像是吃了一颗定心丸,这才笃定地朝着球台走去。
去买蛋糕的路上我依旧在讶异。
讶异于在如此兵荒马乱的赛程里,在面对一生一次重要比赛的压力里,他依旧记得,有一个女孩子,在期待他的祝福与惊喜。
那时候我觉得,这个男孩有着非比常人的细致。
後来我才明白,非比常人的不仅仅是他的细致,还有那里面蕴含的情谊。
就像直到有一次,有一个东北同事和我科普。
他说,“小豆包”在东北是形容“没有凳子高的”可爱小孩的。
一般是觉得这个小孩特别软糯可爱才会这麽叫。
但从来不会有快成年的朋友叫得如此黏糊。
“我给你举个例子吧笙姐。”
“比方说你和我,哪怕我真的觉得你很漂亮很可爱,我也绝不可能叫你‘小豆包’!”
“是我自己都会觉得变态的程度。”
“所以?”我一边抖落身上的鸡皮疙瘩一边想听他的结论。
“所以从一开始她就是在他心里无比亲近的人呀!”
我笑着点了点头。
其实只是我迟钝而已。
他们之间那紧密交织的磁场,其实本就不需要证明。
多年後,我为了一个人,去学了手语。
那天手语老师伸出了三根手指:大拇指丶食指和小拇指。
“同学们,这个手势,在国际上也可以表达‘Iloveyou’”。
“因为小拇指代表‘I’。”
“食指和大拇指组合代表‘L’。”
“小拇指和大拇指组合代表‘Y’。”
这三个字母就是“Iloveyou”的首字母。
一开始我只是机械的记录着,甚至觉得老师的解释略显牵强。
直到课间休息我打开微博,只是一瞬间的机缘巧合,我突然想起了17年大头在莎莎生日微博下的评论。
那个“6+1”的emoji可能只是少年无意中自认为狂拽酷炫的选择。
但却又像一个横亘时间的图腾。
预兆着bking少年和豆包少女故事的脉络。
那上面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写着:
哥没钱是假的。
但,哥爱你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