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各方势力糟心的是,他们越骂越讥讽,敖昱的势力,人口越多。
——“那混混大王,他不打仗啊。”
百姓的想法很单纯,即使他们过来投奔时,连敖昱治下的具体情况如何都不知道,可即便他那边儿也都是苛捐杂税,只要这一条好了,就比起其他大王好的多了。
待他们真过来了,那才是觉得自己掉进福窝了。
雀翎军并不祸害百姓,会按照新来百姓的情况,各自的特长,大概分个工作。最初百姓还以为是干苦力的,结果发现是管饭给工钱的。慢慢待他们适应了,也能自己换营生,能外出租房,也能买卖土地。
随着越来越多的百姓融入当地,敖昱治下的市井也就渐渐繁茂起来。
但关于他的骂声越来越多,因为敖昱的治下,实行了“士绅官民一体交税”,绥朝过去两百多年的文官功名优待,被一刀切掉。
他所辖之地的大家族想逃,却不敢逃。毕竟雀翎军治下是太平的,在这里只是没有了优待,到了外头是没有了脑袋。
他们只能不出仕,还有几家子仗着过去的名声抗税的。不出仕的敖昱不管,抗税的那就去他们家里收税,到时候打破点瓶瓶罐罐那就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了。也有怀着坏心思假意投奔,想着搞破坏的。
但敖昱治军治政,用的却都是笨法子,或者是被外人称作“严刑峻法”。军政各级人马,都有厚厚的一本律条——想升官的,先把上一级要用的律条背诵下来再说其他。若是背不下来,只能加勋位,却无实职。
基本上,职务内的事情,按照他们背的事情就都能管辖到了,律条上没写,又没有能力灵活处置的,那就直接找上级。
所以敖昱这个体系里,不需要太多的人才,庸才就行,又因为各个职务之间卡得严实,敖昱还会定时派出巡察人员,以他前期地盘的大小,敢有违法行为的,都会被察觉,轻则军棍伺候、缺手断脚,重则没了脑袋。
外头对敖昱的传言就更难听了,说他是“插了孔雀毛的家鸡”“肚中无墨水,嫉恨一身毒”。说他因为从小不学无术,尤其嫉恨文人,还让家里的夫郎坤泽出来当将军,靠一个坤泽给他征战,可笑至极。
关于敖昱的文学作品,井喷式爆发,基本上都是个又黑又丑的大胖子,脑袋上胡乱插着孔雀翎和雉尾。
但敖昱这边还是有文人来投的——底层文人,以及……中庸文人。
其实顾清瑶的顾家,都算是寒门了。可还有更底层的,举家供养的那种。但在目前的世道里,这种文人是出不了头的,想考童生都要塞钱,底层文人怎么翻身?
这其中还有许多中庸,其实中庸不至于差到年年科考全是一个进士都没有,这世界就和哨向世界一样,随着权力集中向乾元,乾元也就越来越贪与独。到了进士那个阶层,乾元的文人就开始有意识地刷掉中庸了。
这些中庸文人学了一辈子,往往止步于举人,许多才华横溢的中庸,运气也只是穷困潦倒一生,才华不得舒展。对,是运气好。这世界中庸可是也能嫁人的。运气差的,直接就让大家的乾元强纳了,多数连正妻都落不着,就是个妾,一身才华却只能给丈夫作嫁衣裳。
这个时候,稍微头脑清楚一点的都会明白,顾清瑶才是他们最后的机会。别人在位,即便换了个国号,但他们过的还是旧日子。
乾元也有少数真明智的文人,投奔而来。
如今又不是千年前世家大族一呼百应的时候,还端着文官的架子呢?
混混大王和孔雀仙君后,便是稳扎稳打又摧枯拉朽地,最终获得了这场乱世争霸的胜利。
十二年后,顾清瑶,一个连字都没有的大龄混混,开朝立国。朱批红笔划掉了所有大臣们拟定的,带着各种祥瑞意愿的国号,歪歪扭扭写下了一个“翎”。
“不都是说朕是个插翎的混混吗?日后普天之下,凡中原之民,脑袋上都得给朕顶着个‘翎’!即便有朝一日,我大翎也亡了,祖祖辈辈的族谱上,却也是有过这个翎的!”
开国便念亡国事,顾清瑶也算是开创先河了。
大臣们敢说什么?自然是什么都不敢说的。举国上下,只有两个人能不守规矩,一个就是皇帝,一个是君后。
民间文人都道“翎朝上下,并无忠言死谏之士,严刑峻法治民,强横霸道治臣,何以治君?”
风闻奏事的言官把这几句抄上来了,敖昱能不知道他们的心思吗?不就是想试探着提升文人的地位吗?最好把士绅一体赋税这事儿免了。
第246章小月亮又胖了
246
敖昱命人以朱砂,在一块巨幅白布上,把这段抄了下来,又用蓝笔写“中原之地,尽为我土。异见者,滚。”
滚……当然是不滚的。
翎朝海贸兴旺,水师强大。
西南百姓多有西出者,北地豪族也免不了分出一部分族人出海。
几年前的海外蛮夷之国,现在再看基本就都是汉人衣冠了。翎国也占据了些海外的飞地,敖昱把那个不成器的妻弟冯老实扔出去经营了——顾弥章的大名文雅至极,到亲弟弟就回归冯家一向的命名方法了。但这名冯二两口子却喜欢,他们俩一辈子活下来总算有几分明白的。
家里有敖昱和冯小兔这两尊大神,这孩子只要老实就能安享富贵了。
这不成器的家伙在外边打得风生水起,撵着人家几个国家的联合舰队跑,都打到岸上去了。但他依旧最少两年回国纳贡一次,规规矩矩给大哥和哥夫磕头。他的儿女也都留在了都城,在外头无论中庸坤泽都是不沾的。
所以,不想忍受顾清瑶这大混混的统治,想走是很容易的。也确实有大家族举家外迁,硬气地在外头扎下根的。这种的敖昱都佩服,还让船队稍稍照顾着些。有地方走不走,却在敖昱的统治下叽叽歪歪,那就不过是个笑话了。
开朝的恩科,坤泽也可参考。
这倒是无妨的,武将里早站着以君后为首的一群坤泽了,文臣里坤泽也不少。莫说大家已经开过小会达成了共识,便是没开过,这时候也不敢说话,否则不等下朝,就在这朝堂上,也是真有可能被武将拽住,直接打死的。
——从翎朝起,文臣恢复了当年的尚武风气……因为从敖昱这儿立下的规矩,金銮殿上,打死不算。除非是拥趸众多,否则都要面临被薅住打死的风险,文臣下朝了,也得去练腿脚,举石锁。甚至翎朝还出了好几个喜欢混在大臣堆里一块儿打架的皇帝,被打得鼻青脸肿,也哈哈大笑。
“唉……”敖昱还是没能如当年所想,跟小月亮一个当皇后,一个当贵妃。
毕竟这也太惊世骇俗了些,既然已经立国,还是要为朝堂的稳定,做出一点付出的。
不过没关系,私下里,他和小月亮可以打扮起来。
“小月亮,帮我来看看,这个丝线的配色,是不是有点乱?”敖昱眨着眼,眼泪都流下来了,“瞪了一天,眼睛花了,看不出颜色来了。”
“是有些乱。”小月亮在绣花绷子前边坐下,帮他捋线。又站起来给他揉额头,揉太阳穴,“天暗了,别忙了。”
“嗯。”
众内侍:“……”
皇帝在绣花绷子前边绣了大半天游龙戏凤,君后在龙书案后边忙了大半天国事,这却还不是最荒唐的。
只见皇帝站起来,身上的却非龙袍,而是凤袍。君后过来,身上的不是凤袍而是牡丹。不能实际这么干,私下里这么玩总没事了吧?